便找到了合适的星系,陈明也不会选择去定居,去建设殖民地。
但也不是说他这么做会一无所获。
毕竟星系的数据也是可以卖出大价钱的,老板之前也提过这件事。
如果陈明真的能找到一个距离太近他不太好殖民,但是又不错的星系,老板说不定会感兴趣。
哪怕说距离帝国很近的这段距离内真的没有存在殖民价值的星系。
那也不是说就不能探索了。
星空这么大,总会存在很多有价值的事物。
就比如陈明也没想到他的屈光用不稳定跃迁引擎乱飞都能飞到一个拥有好几个有价值星球存在的地方。
所以该探索就得探索。
找到了不吃亏,找不到就当陈明积累一下经验了。
下一次的探索行动肯定会更加顺利。
按照陈明的计划。
在第二个中转点周围进行探索过程中,
他还会继续安排第三次跃迁,建设第三个中转点,然后继续按照这样的规划进行下去。
陈明感觉至少也得再进行个七八次乃至十几次的极限距离的跃迁之后,他才能安稳地找一个真正的殖民地的选择地点。
他手上的余辉肯定支撑不了那么多中转点。
所以在前面的中转点探索结束后,这些中转点就会逐渐将物资和中转点本身,转移到后面建设起来的中转点那里,向着更加外围的星域离开。
像是一串只有少量几个珍珠的项链一样逐渐延伸出去。
也就是到了那种时候,至高点就有实际的用处了。
巡洋级的勘探舰的作用,就在于开辟未知区域的超空间航道。
只要一切顺利,那么随着陈明的前几次跃迁过后。
他就会抵达那些距离帝国边境相当一段距离,从来没人踏足过的区域。
这里不会像帝国境内那样,一直有人在处理超空间航道云。
所以溢散的航道云会把星系之间,因为重力井的影响而自然产生的超空间航道覆盖,导致超空间航道堵塞。
至高点就需要在不同星系之间重新人工开辟航道,在雷电交加的超空间航道云之中,寻找前往下一个星系的安稳的路途。
方便后续的飞船对不同的星系进行调查,不需要在宇宙中慢慢飞行。
然后,航道开辟完,后面的飞船确认了至高点开辟的哪些星系拥有详细调查的价值,再回过头来起启动深度调查的功能。
这一定会是个漫长的过程。
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陈明也从余辉那里出来也才过去了四五天时间,他完全不急。
他的船到现在都还没齐呢,还有一艘星尘级在后面。
就是这整个过程里他除了最开始的规划以外,其实也没太多能做的事情。
最多就是外出的飞船和下一个临时据点会需要陈明每天提供燃料运输,方便到处跑的飞船们能够维持住燃料的消耗。
还有在寻找下一次跃迁的临时据点的时候需要仔细挑选一下。
最好选择有气态巨行星或是其他什么资源的星球,可以采集燃料,或是建设一点基础的工业设备。
帮他缓解一下资金和精神力消耗上的压力。
其他的倒是不需要陈明去想太多。
反正找不找得到合适的星球全看命,给这么多飞船和余辉下命令全看辉煌。
陈明接下来只要完成了规划的任务,那除了用一用灵能,也就只能干等着。
所以在靠近帝国边境,超空间航道云密度不算太高,不需要至高点动手的区域里。
陈明还有时间,可以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比如锻炼精神力,跟着白泉学指挥,研究一下各种技术,特别是巡洋舰级别的技术。
又或者,去一趟屈光之前调查到的,机械族存在的那个星球。
已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