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去陇右。”</br>李辅国长长松了口气,八万两银子妥妥入袋了。</br>李邺又一次分别召见了季广琛三人。</br>他刚刚接到独孤明的鹰信,天子会刻意拉拢他们三人,所以要先给他们三人打上预防针。</br>季广琛行一礼,“卑职参见殿下!”</br>“季使君请坐!”李邺一摆手,笑着请他坐下。</br>季广琛坐下,腰挺得笔直,略显得有些局促,他担心主公是不是又改变主意了。</br>李邺沉吟一下道:“如果天子要求你效忠,伱尽管效忠就是了,毕竟他是天子,效忠天子是为臣子的本分,但有一点我要向使君说清楚,你首先效忠的是大唐,如果天子能维护大唐的利益,效忠它理所当然。</br>可如果天子昏庸无道,宠信宦官祸国殃民,那么你就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了。”</br>季广琛毫不犹豫道:“卑职只效忠殿下,如果殿下要我效忠天子,那我就效忠天下,如果殿下要我放弃天子,我会果断放弃。”</br>季广琛的态度让李邺十分赞赏,他微微笑道:“你就写一份对天子的效忠书吧!我替你修改一下,明天你就交给程元振。”</br>“卑职遵令!”</br>果然,在协议最后签订之前,程元振先后和季广琛、刘巨鳞和王孝汝三人进行了私下谈话。</br>很快,程元振便收到了季广琛、刘巨鳞和王孝汝三人对天子的效忠书,他立刻用鹰信禀报了天子李亨。</br>李亨大为满意,当即下旨,封季广琛为云麾将军,任命他为襄阳节度使兼襄州刺史,封刘巨鳞为忠武将军,任命他为江夏防御使兼鄂州刺史,封王孝汝为云麾将军,任命其为荆襄水军都督,以江陵为水军基地,维护长江中游的水上安全。</br>程元振随即和李邺达成西迁协议,朝廷保证维护西迁将士家眷在荆襄的利益,保证岐王李邺在荆襄的商业利益。</br>同时允许将汉中的梁州、兴州和凤州三地借给陇西河西军三年,作为后勤基地,允许一万人驻军保护,军队不得阻断正常的道路通行,且三州的官吏任免权和税赋权依旧归属于朝廷。</br>但三州的官田和军田全部划给李邺,作为士兵家眷的安置田。</br>在陇右、河西节度使的职权上,李亨更表现得十分大度,不仅给予了从前哥舒翰任陇右河西节度使时的所有权力,还取消了宦官监军,同时给了李邺州都督的直接任命权和州刺史的推荐权。</br>至于李邺想要的粟特商队征税权,李亨大笔一挥就给了。</br>李亨同时给了陇右河西军十万套兵甲,作为对天子善意的回应,李邺补充天子内库三十万枚金币。</br>李亨大喜,当即把老河西军的一千五百套重甲步兵装备也一并给了李邺。</br>又应李邺的要求,朝廷任命李泌为陇右节度府长史,任命裴伽为河西节度府长史,任命刘晏为陇右河西都转运使,任命王昌龄为监察使。</br>在双方签署协议后,天子李亨又任命李岱为礼部尚书兼礼部侍郎,算是一个假惺惺的安抚吧!</br>作为对天子信任的回报,李邺在签约当天正式辞去了山南东道观察使的职务,同时也辞去了江汉节度使的职务。</br>并承诺一个月之内,大军全部离开荆襄,西迁陇右。</br>大唐江汉军正式更名为大唐河西陇右军,简称河陇军。</br>可以说除了相国韦见素外,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程元振留下心腹宦官段乔福继续监督李邺西迁,他自己也带着三万枚金币心满意足回京了。</br>(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