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制片。她就发出了招聘启事,开始招其他部门的员工。
摄影师和录音师,这是最重要的两个职位。其他的场记副导演之类的,有没有经验其实都无所谓。
毕竟独立电影,本来就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走那么规范化的过程。
来应聘摄影师的人不少,在其中,凡妮莎最终选定了一个叫克劳德·雷诺瓦的摄影师。他出生于艺术世家,是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孙子,同时,他也是毕加索最欣赏的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侄子。
他是毕加索从小看着长大的。作为一名摄影师,他已经有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录音师是安德烈·福特。同样是一名法国的录音师,他是法国高等电影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没多久,就被凡妮莎选中拍这部片子。
凡妮莎的面试过程很随意。
她看了他们投的简历后,没有问关于电影技术的问题——毕竟在他们的简历中,已经体现了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娴熟。所以凡妮莎问的问题是:“你最喜欢毕加索的哪幅画?”“除了毕加索之外,你最喜欢的画家是哪个?”“你最欣赏的文学家或者哲学家是谁?”
凡妮莎想要组建的,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她想让这一次的拍摄过程变成和毕加索一起的艺术探险。而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
在毕加索戛纳的画室中。他们度过了将近半年的时光。从1951年5月到1951年底。毕加索一共创作了15幅画。有灵感的时候,就毕加索画画,他们拍。摄影机对准毕加索的画作。凡妮莎用了悬疑电影的手法,结合了毕加索的绘画特点——毕加索绘画时天马行空,不到最后一秒,都很难看出来他画的对象是什么。比如,他画的是一个女人,但笔锋一转,却变成了一只鸟。
他的笔触就像魔术师,像一名悬疑作者。不到最后一秒,都猜不透最后的作品。
而且,杀青后。毕加索将所有的画作全部毁掉。这样,这部纪录片就是唯一的记录。变得无比珍贵。
1952年1月-2月。凡妮莎留在巴黎处理后期制作。她聘请的剪辑师同样是法国的传奇艺术家。他们把毕加索绘画录像的频率加快,5-10分钟内便展现出一幅画的创作过程。电影一共72分钟。没有配音和音乐,全部的收音,就是笔触在纸张上沙沙作响的过程。
然后,他们踩着电影节投递的尾巴,把这部电影投到了戛纳电影节。——《毕加索的秘密》。
凡妮莎回到美国后,已经到3月了。她收到了奥斯卡颁奖礼的邀请函。
1952年3月20日。是第24届奥斯卡颁奖礼。
这是凡妮莎第一次受邀参加奥斯卡。《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最终在1951年11月11日在美国上映。反响极其热烈。而且,在这次奥斯卡典礼上大放异彩,提名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剪辑8项大奖。
这不是她唯一一部作品,另一部,她作为导演助理——最终在字幕上挂名副导演的《**号街车》在1951年9月18日上映,此次共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剧本、组价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配乐12项提名。
虽然她曾经参加过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但那次毕竟不能相提并论。陪卡赞走威尼斯红毯,她只是个小小的助理。但这次在奥斯卡红毯,她却是种子选手《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艺术指导。
她真真正正拥有了自己的一个提名。
艺术指导——凡妮莎·克鲁斯。
Dior为她提供了一款高定的裙子。鱼尾裙摆的渐变裙,抹胸处是艳红色的颜色,过渡到腰间变成一片纯白色,礼裙的裙摆拖在地上,而且极为修身,能称出她姣好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