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元末农民起义7(3 / 5)

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三个哥哥里,大哥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娶了嫂子,生了两个儿子,二哥三哥因为太穷,直接入赘到别家去了。

朱重八十六岁的时候,正是至正四年,天降暴雨,黄河决堤,元廷没钱修的时候。他家所在的凤阳也是黄泛区,受到了波及,而且不是一般的波及。

洪灾之后就是旱灾,旱灾又造成了蝗灾,而因为朝廷的不作为,这一切又马上演变成大瘟疫,席卷而来。时代的一粒沙,落在老朱家头上,就是灭门的惨案。

先是入赘到别家去的三哥,岳家染了瘟疫,三哥他们全家死绝。而后又在一个月之内,自己家中,父亲、大哥、大哥长子、母亲先后饿死。

除了嫁出去联系不上的两个姐姐,家里只剩下朱重八和暂时回家来的二哥,以及大嫂领着小儿子。]

这是世家子王生无法想象的悲苦生活,他便是听描述都心有不忍,哀叹道:“这朱重八,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么?我曾以为,为帝王者,当属那汉高帝和南朝宋高祖出身最为贫寒了,没想到后世竟出了这般人物!”

汉高帝,即为汉高祖刘邦,应称为“汉太祖高皇帝”,只因司马迁的《史记》中将庙号与谥号混在一起叫成“汉高祖”,是以流传千年。

而南朝宋高祖,则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刘寄奴,少时家贫,曾做过许多低贱的工作,后来以军功才建立刘宋。

宇文在一旁锐评:“刘邦和刘裕--说来刘裕确实是刘邦弟弟的后代,也算一家人--虽然也出身落魄,但好歹是有出身的,就像那蜀汉的刘备--这位也是刘邦的后代,也是织鞋贩履,可终究是有门户的人家。

但这朱重八,却的的确确是卑贱出身了。”

隋唐时门阀观念仍旧很重,普通贫寒之家想让孩子出来读书做官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朱重八这样的佃户流民,在他们看来已经算是贱民那一等的。

宇文一时又想到:若陛下真能改革科举成功,可是要有越来越多的寒门来挤占他们的位置了。

[朱重八和二哥找到了他们的主家,地主刘德,希望能施舍他们一块地,很小很小,只要能埋葬父母就够了。可地主嫌晦气,对他们兄弟拳打脚踢,最后还是刘德的哥哥看不下去,给他们留个块地方,用来安葬。

安葬过后,兄弟俩想要去投靠大伯一家,结果一打听才发现,大伯一家十三口,除了一个堂嫂,竟然阖门死绝,竟是连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

回家后,大嫂带着唯一留下的小儿子,一路乞讨回了娘家,他和二哥也分开去寻找活路了。

朱元璋后来回忆道:

兄云去此,各度凶荒。

兄为我哭,我为兄伤。

皇天白日,泣断心肠!

但,二哥一家不久后也都死了。

从平民到佃户,从佃户到流民,从三十多口的兴旺家族,到只剩下三四个人。

这,就是元末许许多多普通平民家庭的缩影。

这,他妈到底是个什么世道?]

“对!这到底是个什么世道!”应天府城楼上,胡大海也喊了出来。

天幕上的话似乎给了他们更多激愤的勇气,他们也呼喊着发泄自己不甘的怒火,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经历过这样惨绝人寰的过往。

“这是个吃人的世道!那些蒙古鞑子就是不让我们活!”

“那我们就让他们去死!”

城墙根的元廷降兵听到他们的话瑟瑟发抖,一声不敢吭,害怕被这些红巾军就地杀了祭旗。

这时,之前那个家里在黄淮种地的军户哆嗦着声音,颤颤巍巍的说:“各位军爷……俺虽然是蒙古……鞑子,但俺,俺过得也不好,别骂俺了。”

“那你为什么还给元廷卖命!”看押他们的小头领怒目。

“俺也不想,可俺爹娘都在老家,千户让俺集合,俺怎么敢反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