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王安石轮值结束,和同僚交班,怀揣着期待回家。
儿子前天去了趟苏辂家,把他的话给带到了。
前些时候王安石听苏涣吹牛逼说,他头一天讲完盐政之事,隔天早上苏辂就给他拟了个方案,效率非常高。
王安石心里不太相信,所以决定把手头的原始资料整理整理叫儿子跑腿送去,试探试探苏辂这小子是不是真的能在短短两天之内拿出那么完善一个方案来。
答案,今天就可以见分晓!
王安石回到家,就见儿子坐在那儿看一叠文稿,面色有些古怪。他走上前去,问道:“你在看什么?”
王雱说道:“我在看辂哥儿托我带回来给您的文章。您刚才没回来,我就想先看看辂哥儿是怎么写的!”
作为王安石长子,王雱心里存着那么一点较劲心理,很想知道苏辂做了什么让王安石对他另眼相待。
一看之下,王雱只觉自己快要被苏辂说服了。
苏辂先分析了一下鄞县的地理环境,说那里水网密集,随便疏通疏通就等同于搞好了水利工程;又说那边十里八乡都是富饶得很,百姓生活富足,所以才有闲钱支持官府的一些举措,很多措施得以推行不过是当地豪商富贾之流给您个一把手面子罢了;反正按照苏辂的说法,鄞县那边天时地利人和,就算换头牛去当知县,也能当得有模有样,来年照样升迁!
看到这里,王雱是觉得苏辂这小子太飘了,居然敢这样诋毁他爹的政绩!
可是后面苏辂开始列数据,表示大宋二十余路之中,如两淮这般富裕的只有少数,有许多地方物产贫瘠,作物种下去都结不出几根穗,风调雨顺时百姓都只够温饱,遭灾后更是直接饿殍遍地,每个人家里都没有余钱。
这样的地方,即便神仙去了也无法施为。
偏偏这些地方朝廷不能不管,朝廷不管的话,百姓都会外迁,地会彻底荒弃,驻军的粮食根本无法保证,士兵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如何保家卫国?就拿今年的科举来说,北方诸路考中进士的只有十余人!
是北方诸路的人不想读书吗?是北方诸路的官员不想搞好文教吗?
不是!
谁会嫌弃自己读书多?
谁会嫌弃自己政绩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以这些新鲜举措,搁在两淮这种富裕之地可以施行,搁在北方诸路怎么可能行得通?要是在鄞县这种富裕之地试行之后觉得好,就想要推行至全国各地,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苏辂还拿出其中一两样举措在北方诸路推演了一番。
王雱越看越心惊,只觉苏辂所描绘的景象仿佛真的来到了眼前。
所以王安石回来时会觉得他的表情有些怪异。
王雱见他爹拿起苏辂写的文稿准备坐下好好看,忙劝了一句:“爹,你看了可不要生气,我觉得辂哥儿他没有恶意。”
王安石不明所以。
“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王安石睨了儿子一眼,开始翻看起苏辂写的分析报告来。
看完一页,王安石腮帮子抖了抖。
看完两页,王安石腮帮子抖了两抖。
看完三页、四页、五页,王安石站了起来,把整叠稿子往桌上一扔,在屋里来回踱步起来。
王安石腮帮子抖了半天,心里的气才顺了一些,又倒回桌边接着往下来,只觉苏辂每一个字都在戳他心窝子。
在鄞县当知县算是他头一回当一把手,只觉做起事来十分畅快,自然每天都有新想法。
这些举措都是他实地考察之后想出来的,在鄞县施行起来效果也很好,一直都是王安石引以为傲的东西。
可苏辂这小子,居然把它批得一文不值,还说什么换头牛都能当好这知县!
混账小子!
混账小子!
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