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承:“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哦。”石黛又问:“剩余的假期有计划了吗?”
丁承看着她:“没有。不过来都来了,我去看看叔叔阿姨吧。”
阿爸和丁叔是故友,去石黛家看看也是应该的。石黛答应下来:“可以,正好我爸最近没有出差。”
丁承又问:“你们还住在庐寨吗?”
石黛:“没有,我们搬到县城了。不过你要是想回庐寨,也是可以的。”
“明天再回去吧。”石黛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们晚上去吃烧烤。”
三合县的烧烤在附近很有名,而且白天吃不到,饭店也没有,只有等到晚上九点夜市陆续开市,商家才会摆放出来。石黛读书的时候和同学来过,确实好吃,以至于念念不忘至此。
石黛和丁承回了酒店。
说是酒店,倒不如说是一家规格大些的旅馆。昨天夜里石黛在杨雨清家沙发上睡的,没有洗澡,现在浑身不舒服,一回旅馆就洗了个澡。等她弄好的时候,才看到隔壁丁承发来的微信消息:“我们什么时候出去?”
石黛回:“九点夜市才开门呢。”
夜市开门以后,一般夜里四五点才会关门。
丁承又问:“我下去买水,你要喝什么?”
石黛:“就矿泉水吧。”
旅馆隔音不太好,石黛听到了隔壁开门关门的声音,还听到丁承下楼的脚步声。
这么多年来,石黛好像忘记了丁承这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模模糊糊的。这会儿接触,她又忽然想起来,当初丁承回家的时候,自己好像给他抓了只青蛙?
有没有这事石黛也记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丁承敲门,石黛把门打开让他进来。将手里的矿泉水瓶盖拧开,丁承递给石黛:“我刚刚下楼看到有人头上包着白帕子,还穿着绣花围裙,是什么民族?”
“水族。”石黛不假思索:“就是杨雨清这个民族。”
作为一家家庭条件不好的姑娘,杨雨清能读到研究生想来也不容易。然而却为了一段感情,随意旷工跑回家,实在太冲动了。
石黛喝了一口水,抬起头,正巧和丁承的目光对上,不知为何,她忽然有些心慌,赶紧别过头去:“我们现在出去吧,这儿离夜市有一段距离,走过去差不多。”
丁承无条件同意:“好。”
丁承觉得石黛变了,在他的记忆里,石黛很厉害,同时也很活泼,还曾拎着蝎子到处跑。可是现在的她,似乎多了几分羞怯,眉眼之间藏着一点深沉。
石黛转身拿了包,和丁承一起出门。
天已经黑了,远处的大山变得朦朦胧胧,路灯一个接着一个亮起。三合县像一个朴素的年青人,正默默的做着改变。这个小县城和石黛他们县一样,最近在做旅游开发,就连路边的宣传海报都变成了少数民族风格。
“我上学的时候来过这。”石黛说:“我有一个同学就是三合县本地人,就是她带我去的夜市。”
那会儿石黛在省城上初中,被室友被同学孤立。后来就学会了忽视这一外部环境,自我调节,没日没夜的学习。一次期中考试,她和一位室友被安排在同一考场,还是前后桌。
石黛在后,室友在前。
大约写了一半,左前方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往右边丢了个字条。可是字条太小,轻飘飘的,没有到达想去的地方,反而落在了前桌室友的面前。
这种小伎俩,大家都清楚,里面一定是传给好友的答案。前桌用手扫了一下,把字条扫到地面上。
那人见字条没传达到位,又丢了一次,这次成功了。
而监考老师正在另外一边,没有发现这一切。
大家又继续考试,老师走到了过来。
他忽然看到前桌脚边的字条,捡起来一看,好家伙,居然是答案。
这可不得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