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山对着柳盼儿竖起大拇指,“村长,元青家的种地不错,咱们村子的田,我每天都会去看,比那些有经验的老农种得还好。”
李大宝也连忙附和,“我娘可厉害了。”
李村长思索片刻之后,点了点头,“那行,你们去买粮种,能多买就多买点。”
柳盼儿点头,“好,粮种比普通的粮食贵两文钱一斤,都是经过挑选,颗粒饱满,八文钱一斤,一亩地需要七八斤的粮种。一千斤的良种,就要八两银子。”
“那就买一千斤。”李村长回答,“大山,刚才我看你跟一个黑脸老头聊得很开心,说了什么啊?”
李大山回答:“那个老头一看就是种地的,还是当地的,我就夸他一定是个种庄稼的老把式。虽然他说的,我不能完全听懂,我说的他也未必能听懂,但大概意思比划着,就明白了。再加上我曾经给南方的农户干活,知道水稻怎么种植。”
“大山厉害,今天咱们的水稻种植,就靠你了。”李村长称赞,见天色已晚,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就开始起床,吃饭,分头行事。
柳盼儿并没有急着上前买种子,仔细观察两家,看到有一家排队的人很多,就带着李大宝过去排队。
李大宝看了看不远处的另一家粮店人少,小声问:“娘,明明那里人少,很快就能买到种子,咱们为何还要在这里排队呢?”
柳盼儿压低声音,小声在李大宝的耳边解释,“咱们人生地不熟的,并不知道这两家店铺的底细,但当地人知道两家店的好坏。买的人多,东西准没错。”
李大宝恍然大悟,明白过来。
前面的一个买粮种的妇人,隐约听明白了柳盼儿和李大宝的谈话,也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那家的老板换了,里面有瘪壳,我男人在他家买了一些,泡了种子之后,浮上来很多空壳子。家里种子不够,还得买。”
柳盼儿听明白了,感谢:“谢谢大嫂。”
“外地来的?”那个妇人看着柳盼儿面黄肌瘦,但衣服穿得还不错,没有补丁,看不出来是逃荒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