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嫂苏蕙仙(2 / 3)

习成绩逆流而上,但日子却过得平淡无波。

又一年的春天却起了涟漪,他大嫂苏蕙仙携儿女回乡,数着日子应该到了汝县。

庄绍宗与两位弟弟请了假,一起侯在城门外等待大嫂的车架。

春光泼洒了漫山遍野,连天边也染上桃花的色彩,路旁的垂柳摇曳着深深浅浅的绿,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庄绍耀翘首而望,过了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却不是自家的。

金灿灿的太阳转到半空中,突然他精神一震,指着前方道:“我瞧见了董二了!”

说罢,兄弟三人跨上马,争先恐后地往前跑。

驾着马车的董二看到自家少爷,又惊又喜地禀告了大奶奶,停在路侧。

“大嫂!”庄绍耀叫道。

马车上窗户帘子掀开,露出一张温和可亲的脸庞。苏蕙仙笑道:“二弟、三弟、小弟,你们怎么来了?”

庄绍宗下马拱手行礼,道:“见过大嫂。爹娘命我等来接大嫂。大嫂一路可好?平儿宁儿可好?”

苏蕙仙身子一侧,车窗里挤进一个小脑袋,稚声稚气,也不认生,在母亲的介绍下叫道:“平儿见过二叔、三叔和小叔。”

庄绍宗讶然道:“平儿长这么大了!竟然一点都不怕人。”

苏蕙仙将平儿抱在一边,道:“外面天气尚冷,咱们回家。”

庄绍宗问道:“大嫂,一路辛苦,是否要在城中歇脚修整?“

“不敢让爹娘挂念,咱们直接回家。”

“嗯,咱们回家。”庄绍耀笑起来道。

兄弟三人护在马车两侧,一路朝家中急走。春风吹来,麦田泛起绿色的波浪,仿佛在推动众人的脚程。

村中很少有外人过来,在田里劳作的众人抬头看见这样的架势,纷纷起身观看,然后猜测究竟是谁家来了的贵客。

无所事事的小孩儿和老人跟在马车后面,浩浩荡荡地来到庄家。

苏蕙仙下了车,抱着一岁大的女儿,四五岁的儿子则有庄绍宗牵着。她一边与认识的老人孩童说话,一边走到正堂,拜见父母。

庄进与沈母在媳妇孙子孙女磕完头,连忙将他们叫起来,激动道:“快起来,一路可都顺利?”

苏蕙仙回道都顺利,只是平儿路上染了风寒,在都城耽搁了几日,现已经都好了。

沈母心疼地将孙儿抱在怀里摩挲揉捏,埋怨大儿子道:“他离开京师去当差,又不是不回来,你们留在京师又怎么了?”

苏蕙仙笑道:“相公说我们夫妇这几年未曾在家,不能侍奉爹娘膝下,常以为憾。”

“而且当年走时平儿年幼,如今平儿已经知事儿,宁儿也未曾见过祖父祖母的面,所以知道二弟的婚事就迫不及待地催我回来,替夫君尽孝,为爹娘分忧。”

庄进颔首道:“你们都是好的。老大家的,一路颠簸,平儿与宁儿想必也累了,你带他们去休息。”

苏蕙仙恭敬地道了一声是,抱着女儿,出了正厅。她低声吩咐将从府城带来的糕点,分给来院中围观的孩童老人。

众人得了糕饼,说了一会子话,心满意足地散去,不一会儿众人都知道庄家在京师当官儿子的媳妇回村里了。

苏蕙仙母子三人换了一身衣服,宁儿由丫鬟双红哄着在屋内休息,平儿风寒才好精力不济泛起困,由养娘盯着睡觉。

苏蕙仙坐下来,将从京师带来的伴手礼送到各处,喝了几杯茶水,精神焕发。

她来到客厅,看见爹娘和几位弟弟坐着说话,道谢道:“我这一路而来劳爹娘惦念,弟弟们担忧。”

沈母道:“自家人何必见外,你怎么不去休息?”

苏蕙仙摇头道:“我不累。爹娘……”

她说着顿了顿,道:“相公的差使改了,变成提督陕西学政。”

屋内瞬间鸦雀无声,陕西这几年不太平,匪祸横行,去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