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大宋国库,还掌控着一切大宋的度支,其中包括了官员的俸禄、各地学社的花费、修桥补路的钱粮、军饷的发放等等。
税司掌控着天下的商税、丁口税、以及天下百行百业的监察。
仓部掌控着天下所有常平仓,官营作坊,以及天下所有的矿产。
户部如今不仅拥有原有的户部的职能,还从工部和御史台抢了一部分职能。
如此职能已经超过了一个部级衙门。
先生和官家如此改制,不怕工部和御史台的人闹起来吗?”
寇季随手将一个木块放在了苏轼三个小家伙玩的积木上面,回过头笑着询问范仲淹,“你觉得朝中的权力该如何分配,才会稳定?”
范仲淹一愣,微微皱起了眉头,道:“现如今的权力分配,难道不够稳定吗?”
寇季笑着摇了摇头,道:“当然不稳定,朝中最高的两个衙门,分别是政事堂和枢密院。枢密院暂且不论。政事堂下,有六部,六部中每一部又有四小部。
地方衙门也基本上是如此搭建的。
官家下达一个政令,就会形成两两相争,又或者两两都同意的场面。
两两相争,争斗到最后,很有可能没有一个结果,反而耽误了正事。
两两都同意,一旦出了问题,双方就会推卸起责任。
如此一来,无论是好的政令,还是坏的政令,从头到尾都得不到贯彻落实。
因为政令很有可能传达不到地方,就被互相推诿掉。
问责的时候也是互相推诿。
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或者各打五十大板。”
范仲淹沉声道:“还有官家从中调停……”
寇季笑着道:“官家从中调停,仅限于朝堂,出了朝堂以后,官家真的调停的到?你也是出任过许多次地方官的,你应该明白,官家的权力会止步到什么位置。”
范仲淹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默。
在没有大宋书报之前,赵祯的权力几乎就止步于开封府内。
赵祯颁布一条政令,想要如实的落实到地方,没个年根本不行。
有了大宋书报以后,大宋书报向百姓们宣扬了朝廷的一部分政令,大宋邸报和公文又明确的向地方官员们传达了朝廷的全部政令。
在百姓们的监督下,地方官府不得不促使着自己,尽快的落实赵祯的政令。
虽然地方上阳奉阴违的不少,但是至少大宋书报出现以后,对地方上官员推行赵祯的政令有一个促进作用。
但即便如此,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地方上的巡查、监察,为此没少给朝廷上书。
但人家双方都有理,朝廷也就只能各打五十大板。
板子是打下去了,可是关键的政令,到了地方上,还是会出现推诿的情况。
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朝廷养士数十年,没有养出多少与国有用的士,反倒是养了一批好吃懒做的士。
地方上官员对吟诗作赋、琴棋书画、美色美食的兴趣,远比治理地方要大。
所以朝廷的政令一直都很难贯彻落实。
赵祯的政令能送到各个地方官员的案头,但是实施起来,几乎都十分缓慢,要么干脆不会实施。
真正能严格遵守赵祯各项政令的,只有开封府。
寇季见范仲淹皱着眉头迟迟没有松开,就笑着道:“官家,乃至朝廷下发的政令,到了地方上以后,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问责的时候都找不到人。那就说明朝廷的权力分配方式并不稳定。
所以必须推行一套相对稳定的权力分配方式,重新搭建朝廷的权力分配方式。
做到稳定、有效、简洁。”
范仲淹盯着寇季道:“先生和官家已经有了新的权力分配方式?”
寇季笑问道:“你觉得什么样子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