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自古以来,华夏一向以孝治天下。
所以崔晋原一直说崔晋原不孝,令崔晋原被人唾弃。可他自己倒好!庶生母病重,连去了五封信,他不仅人不回去,还连信都不回。
若是国朝的官员都是这样为人子女的,还讲什么仁义道德?干脆等父母老了把父母扔出家门,任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官家年纪大了,对于赡养父母这一块就尤其重视。一看到何通判的奏折,就气得头顶冒烟。
官家的申斥,很快就到了工部。
接到官家的申斥,崔孝佐一脸的懵逼!萧姨奶奶死了?他都不知道,官家怎么知道了?
听完官家的申斥,那些工部的官员也懵了啊!天呢,我们居然和一个不仁不孝之徒一起工作了数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谁见过庶生母生病,连问都不问一声的!虽然这是庶生母,可是身上却有官家的诰命啊!
纵是为了家里的体面,好歹也得问候一声,时常派人回陈州看看。
崔孝佐倒好!看他的表情,竟然是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简直可笑!
庶生母都死了,儿子竟然比官家知道的消息都晚……
面对着同僚们唾弃的目光,崔孝佐只觉得面上发烧。
他急勿勿回了家,如同丧家之犬。
消息很快传到翰林院,袁轻舟出面做了证,“五日前曾收到了孟平派人送来的信,信里将萧老太君的病情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我外祖父拿着会诊的结果,仔细研究了一夜,后来开了一个方子送了过去。谁能想到……”袁轻舟叹了口气。
真是人有旦夕祸福啊!
有人就追问,“这么说,萧老太君的病情是早就有了?”
袁轻舟点头:“我略懂医术,观会诊的结果,应是忧思过虑所致!”
忧思过虑!
在宋朝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能进翰林院的,都是人才中的人才,又有几个没读过医书的?一听忧思过虑这四个字,心中就什么都明白了。
几十年没见过儿子,自然会想儿子!好不容易孙子有了出息,中了探花郎,却是父子失合!
老太太定是心中苦闷至极!
那些以前曾支持崔孝佐,与崔孝佐一起骂崔晋原不孝的人,纷纷闭上了嘴。
何为孝?几十年不见生母,不养生母,生母去死竟然连知道都不知道的,叫孝顺吗?
何为不孝?自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可怜奶奶的遭遇,对父母的行为不满而与父母起了罅隙,这样的行为叫不孝?
一时间,那些以前对崔晋原骂声连天,恨不得将他除去以正仕林清风的正人君子,纷纷闭上了嘴。
“何为孝?”官家看着赵冕,脸色郑重,“对父母有孝,对祖父母亦因有孝!孟子言道,不孝有三,一不孝便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知劝阻,使他们行差就错!天下做儿女的,皆是母亲生出来的,何故因其为庶母就不闻不问焉?做孙儿的,看不懂父母的行为,与父母起了争执,这算不孝?”
“怪不得世人骂崔探花之时,崔探花从不争辩!”官家对崔晋原多有愧疚。
大学士胡同崔府父子相互仇视的事情,早就在汴京传遍。
从一开始,崔府令崔晋原退出科举去白家侍疾之时,官家就曾听过崔晋原的名字。事后,崔晋原中了探花,为萧氏与小顾氏分别请了诰命,却并未替谪母请诰命。这件事情,已经惹了官家的不满。
若不是因为小顾氏经历坎坷,又为国朝有功,诰命是绝对不会给崔晋原的。
后来,崔家父子如同成了仇人,崔晋原搬出大学士胡同,住到了小甜水巷中。
那时,崔晋原成了不孝的代名词,人人指责。
后来,崔晋原请辞归乡,官家还以为此人是脸皮薄,自请辞官了。
哪里想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