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这位不错的老师已经回英国了,而且走之前没有通知他,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让他颇为郁闷。
如此这般,加上没人像他这样,明白成为另外一个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以及充分的事前准备,他最终还是抓住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并厚积薄发了出来。
之后,有断断续续拍摄了两周,到了3月初,剧组移师纽约开始了那里的外景。主要的场面就是,在迪克父亲的宴会上,雷普利穿着借来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校服弹琴,被对方误会成了迪克的同学。还有就是宴会结束的街景,雷普利所住的地下室的外景等等,虽然故事发生在50年代,但现在的纽约和四十多年前的纽约没有太多的变化。
肖恩以前和母亲来过几次纽约,对曼哈顿的高楼大厦和棋盘格一样的街道印象颇深,洛杉矶虽然也算繁华,但因为在地震带上,高楼并不多,更没有这样密集。事实上,美国很少有像纽约这样高楼如此密集的地方,毕竟在这接近4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只有接近3亿的人口,所以有人说纽约是最不美国的地方。
好莱坞大部分知名电影公司都在这边有分部,因为在华尔街旁边更方便融资,米拉麦克斯更是干脆将总部设在这里。
说到这个,霍伯格和奇恰雷利滚蛋后,米拉麦克斯很快再派了个制作人过来。这次对方没有再做小动作,老老实实的处理着和财务相关的事情,看上去是放弃了。肖恩现在也只能这样祈祷了,否则的话再这么来一次,自己虽然不惧,但影响恐怕会很坏。
纽约这边的外景还算顺利,肖恩玩过一段时间乐器,还在同学的乐队里担任过主唱,会那么一点钢琴,说不上有多好,但是做做样子,在镜头前糊弄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五、六天之后,剧组随即启程去了意大利,那边的外景才是重中之重。其实,在初步了解了电影的运作之后,肖恩觉得有些镜头完全可以在摄影棚里搞定,比如雷普利和梅瑞迪丝逛街,又或者迪克父亲来威尼斯处理儿子的事情,以及雷普利和迪克、弗莱迪参加派对等等。
就像在水池里拍摄游艇以及小舟里的戏份那样,道具师做好布景,四周拉起绿色的帘幕,后期将景色添加进去就行了,这样应该能节省不少资金。不过导演明格拉显然是个实景主义者,据说几年前拍《英国病人》的时候,就曾想去撒哈拉沙漠取景,但几经劝说加上实地考察后确实不适合,这才改为埃及和摩洛哥。同样,如果不是海上风浪大,又很难等到适合的天气,游艇上的那几个镜头说不定也会进行实地拍摄。
“实景有实景的好处,不是吗?至少,我在导演那儿看了你从古罗马广场外走过的镜头就觉得,非常的美丽。”利用空余时间谈起这个时,凯特这么说了句。
“的确,实景终究比CG要更真实。”肖恩点了点头。
好吧,如果不是明格拉坚持要来意大利出外景,而且还有这么多地方——看看名单,从罗马到威尼斯再到波西塔诺、那不勒斯,都快将几个知名城市走完了。如果他选用后期合成的话,肯定会节省不少,那么说不定就不缺知名演员的片酬,自己也就没机会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将雷普利以迪克的身份陪梅瑞迪丝逛街的戏份拍摄了两段后,场务领班宣布今天的工作结束。
看看时间,虽然拍摄的是晚上的景色,但实际上才下午五点左右,尽管云层很厚,天空还是很明亮的。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通过调节光圈以及使用特殊镜头,加上灯光师的各种设置,可以在白天拍摄出黑夜的效果。
“一起去喝杯咖啡怎么样?”等卸妆换过衣服后,眼见凯特还没走,肖恩鬼使神差的走过去这么问了句。
“嗯?”凯特愣了下,微微有些错愕。
“你知道,这是我第一次演电影,第一次担任男主角,而在这之前,我只是个籍籍无名的新人,在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