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肉皮儿白,比刚出锅的白面馍还白,俺媳妇儿手还巧,做的饭别提多香了…
总之,从大郎回去成天就没别的,到最后校尉大人都好奇的问他:“你媳妇儿多大了?”
大郎说十三,众人哄一声笑了,十三的小丫头再俊再白,有啥用,这媳妇儿娶回家不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吗,好生养比什么都强。
姜山想起自己媳妇儿,相看的时候,自己一见就中意,两个□□鼓的老高,屁,股跟磨盘一样大,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婆娘,果不其然,过门三年就给自己生了俩小子,黑怎么了,身子骨壮实,一边儿奶着孩子,地里的活儿也没耽误,这才是女人,大郎娶个十三的小媳妇儿,能干啥,手巧能巧到哪儿去,饭做得再好吃,不就是那么个滋味儿,还能做出花儿来不成。
刚一进院,只瞧了一眼就觉着王大郎那小子是吹牛不上税,这么个没长成的丫头,娶家来纯属浪费粮食,这瘦
弱的小身板儿,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都能看出细胳膊细腿儿,可见身上没有几两肉,赶明儿能不能生养都是问题,亏大郎还当成了宝贝显摆。
可这些都是个刚头的想法,这会儿却变了,别看这王家的房子有些破旧,可收拾的干净舒坦,一瞧就是过日子的,暖暖的炕头上一坐,没一会儿小媳妇儿就端进来四碗菜。
庄稼人一年到头就冬天最难过,外头冰天雪地,屋里也暖和不到哪儿去,吃的就更别提了,赶上风调雨顺能吃一年饱饭,若是赶上灾荒,不饿死就得念佛了,能吃上肉就除非过年,平常日子做梦去吧,有点儿荤腥就了不得了。
可瞧人家大郎媳妇儿,收拾的这几个菜,手脚麻利不说这滋味儿比京城馆子里的都香,怪不得大郎一吃饭就念叨他媳妇儿呢,这样的菜别说自己,就是京里那些贵人们见了,估摸也得多吃半张饼。
尤其这个酱猪头肉,怎么就这么好吃呢,弄的自己吃了两张饼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的,琢磨等大郎在骁骑营混出点儿样儿来,非撺掇他把小媳妇儿接过去不可,要是大郎在京里安了家,以后哥几个打牙祭吃酒就算有地儿了。
不过,头一次见,也不好太没出息,强忍着把筷子放
下,眼睛却仍若有若无的盯着桌子上剩下的几片酱肉。碧青没笑话他,这才是军营出来的实诚汉子,真要是藏着掖着反而虚假。
姜山没待太长时候,何氏留了,他说,今儿都二十九了,惦记着家里,得早些赶路,何氏便不好再留,碧青叫二郎把褡裢给他挂上,三口送着他走了。
姜山着急赶路没在意,等觉得肚子饿了的时候,伸手向去褡裢里摸在冀州府买的馍馍,一摸到摸出两卷饼夹肉来,拿出来咬了一口,吃完了抹抹嘴,心说,大郎这小媳妇儿手巧,心灵,娶的实在不赖。
送着汉子走了,何氏忙拉着碧青问信里写了什么,碧青扶着婆婆进屋坐下,才拆开信上的火封,抽出信纸倒是先是愣了一下,暗赞了一声好字,人都说颜筋柳骨,这信上的字竟杂糅了颜体跟柳体的精髓,自成一格,真是很难得。
不过,碧青看到上头的内容,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一边儿探着脑袋看的二郎,也挠着脑袋呵呵的笑。
何氏却着急的不行:“你们俩还笑,想急死娘不成,快着念给娘听听,到底写的什么?”
碧青递给二郎:“二郎给娘念吧。”
二郎点点头,接过信大声道:“娘,媳妇儿,我在京
城很好,二郎不许淘气,听你嫂子的话,不然,等哥回去揍你,大郎。”
何氏愣了愣,也不禁笑了起来,把信递给碧青道:“你别嫌大郎的话粗,他虽不识字,这却是他的一片心意呢,惦记着家呢。”
碧青点点头,晚上做饭的时候,从怀里拿出来又看了一遍,看一遍,笑一遍,这才是蛮牛啊,要是真之乎者也的写一封信,才没意思。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