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穿越过来的,又有原身在古代生活的记忆,两个人的命运因为机缘巧合交汇到了一起。
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纠结,现在竟不怎么排斥这个时代感,环境就像温水,把幼清放在里面慢慢煮,慢慢加火,她好像快要被煮熟了。
猛然反应过来,幼清自然是十分惊恐啊!
没错,就是惊恐。
她拥有超前的思想,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好像慢慢开始妥协,她怔楞的坐在床上粗喘着气,只觉得害怕,害怕有一天她彻底被同化。
如果一个人她的思想超前五年十年可能是天才,因为他能预见即将触手可及能看到的未来。
可若一个人她的思想超前几百年呢?
一开始是孤独,思想上的孤独,无人可诉说的过去,好似现代那个自己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后来慢慢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再到现在,猛然发现自己的状况,便开始忍不住惊恐不已。
刚开始她对康熙还有排斥的情绪,可现在呢!她对和别人共用一个男人这件事慢慢不难的排斥了。
刚开始多么坚定要逃遁,可现在已经不怎么想起来这件事了。
她怎么走到这个地步的呢?
幼清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要离开这个地方。
就在幼清想着怎么出宫的时候,前朝传来了好消息,台湾成功收复,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康熙记得原先幼清说的有关治理台湾的一些想法,他召见了众位大臣,开始根据幼清的想法,一众朝臣等开始各抒己见,最后在幼清想法的基础上,结合台湾那边的实际,将台湾管辖治理的方案彻底定下来了。
不过这一切跟后宫关系不大,一块“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让后宫嫔妃不敢主动过问前朝的事情。
不过不主动,倒是可以被动知道。
康熙这人晚上尽兴过后将人搂在怀里激动的把台湾收复,包括管辖治理的方法都跟她说了。
收复台湾,收复的是原本就应该属于大清的土地,不是开疆辟土的功绩,但是大清的版图上确实多了一块,作为一个皇帝,这便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只是康熙稳重惯了,他就算心里激动,也不会轻易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绪,所以便忍不住在床上说了。
听着康熙说关于台湾的事情,幼清听的还是十分认真的,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长大成人的三好少女,幼清血脉里流的是爱国的血液。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大清虽然是满人的当家做主,可满人也是中国人啊,满人统治下的大清分寸都是中国的国土,台湾问题,幼清哪怕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也是要听的。
康熙一腔热血,说的激动且起劲。
幼清听的也认真,时不时还会问几个关键性的小问题,她一问,康熙便一答,一问一答间,康熙心里更加激动。
台湾收复,这是一件好事,只是收复台湾的功臣姚启圣身亡,这是件不怎么让人开心的事情。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圣旨从乾清宫发出,台湾正式属于福建省管辖。
同年五月,蒙古那边有几个亲王不是特别老实,康熙便有意巡游蒙古,给些赏赐,顺便再敲打敲打,让他们老实一些。
这次去蒙古康熙打算去去就回,可能待在蒙古的时间跟回来路上的时间差不多,康熙问了幼清可愿意一同前去,幼清拒绝了。
幼清来到清朝后就坐过一回马车,从紫禁城到瀛台,不远,可就那不远的距离也让她觉得马车坐着有些颠簸,蒙古那么远,来回路上肯定少不得折腾,她还是就在宫中。
康熙虽然想带着幼清一起去,但是她不愿意,也没勉强,主要是去的时间确实不长,他想着下次再带她出去。
就这样,康熙便巡游去了蒙古。
康熙离开后的第二天吃晚膳的时候,幼清刚要把菜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