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数据。
最适合测试的区域离A1新城有三公里左右,这里资源丰富,又离新城有一定距离,哪怕测试失败,也能减少对新城的波及。
大家分别骑了一辆资源车过去,到达地点后,分成三批,分别对树木、矿石和野地浆果进行采集。
按照游戏的常规规则,游戏内资源都有相应的“再生”时间。当每一个资源被采集完毕,资源便进入重置时间,重置完毕才会再次出现在原本的资源点。
但是裴闻的程序团队从庞大的数据库里,发现几个游戏和设计方都从未提及的规律,再经由裴闻等人及基建团的确定,这些规律很有可能能成为获取无限资源的切入点。
简单而言,这款游戏的游戏数据运算与记录,分两个大部分进行。
首先是游戏主体——《第一帝国》的最大终端,它收录整个游戏包括玩家的一切实时数据,并对整体环境做宏观微观掌控。
而玩家的芯片负责实时记录、运算并共享玩家的角色数据,并刺激玩家身体作出相应的感官反应。
每一个芯片都会记录其主体玩家的实时行为,以及玩家周遭环境因此作出的改变。
芯片之间又通过固有网络传输、同步其它芯片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在大环境背景下实时运算、相互反馈,再与终端大数据配合,使得游戏与玩家之间联系密切,形成流畅而真实的游戏体验。
这些过程都因为足够先进的科技与网络技术,实现了相当完美的同步。
但在基建团和游戏内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还是发现了游戏主办方一直隐瞒的规律——以游戏内时间为准,每隔5min,游戏固定区域内的运行中芯片,都会与游戏终端进行一次同步校订,以修正游戏区域内的数据偏差。
而每隔30min,游戏内所有运行中的芯片都会与游戏终端进行一次大的同步校订,以修正游戏内所有偏差。
这些过程都会持续至少1s,1s后,游戏内存在偏差或异常的数据会被重新修正,让游戏环境回归正轨。
而这个游戏资源的存在逻辑又严格参考现实,资源只会“产生-耗尽-再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
也就是说,资源没了,系统会按照资源的再生逻辑,让资源点进入再生时间,等再生时间完成,再“重置”一个全新的资源,而不是“复制”或将原本的资源“填补”回去。
那么只要利用修正偏差的这3s时间,将本该移除的资源回归原位,游戏系统会将这个本该判定为“耗尽”的资源,重新判定为“未耗尽”。
而为了填补“未耗尽”的偏差,以系统的运行逻辑,系统只能重置一个全新的资源来填补这个数据BUG,那么这个资源点上,就会出现两个同种的资源。
这就等于同一个资源点内,无需消耗任何再生时间,就获得了“新旧”两份资源。
大家来到在选定的资源点内站好,之后裴闻马上指挥大家同步对时。
这个游戏的设计团队更鸡贼的一点,是把游戏校正的时间点往后推了一分钟,即通常游戏都在00:00:00等准点时间校正,它却是在00:01:00开始,以致于游戏的校正时间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每天的校正时间会因为多出的1min不断改变,令人难以琢磨。
好在T国的基建团团队足够给力,这段时间以来,团队通过各方调查、网络征集、实时检测等等行为,把游戏启动以来全网所有能够收集的数据都收集起来,并通过庞大的计算,将游戏的校正时间顺推出来,给到裴闻等人今时今日游戏内的校正时间点。
所以裴闻和大家对时无误后,就让大家在各自的资源点上,或砍伐,或挖掘,将资源变成随时可移除的状态。
旋即在校正时间点前一秒,裴闻一声令下,众人移除资源,又在校正开始的1s之内,将资源回归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