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其余诸处的大战小战不断,皇甫超博却在洛阳城内视察王宫的修复情况,本来皇甫超博的意思是将原有宫殿维修好就行,不过却得到了属下诸人的一致反对,所以整个原来皇城和宫城的里面全部清空,只留下两城的城墙,内部重新建设新的宫殿。
东汉洛阳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宫。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即《文选古诗》所说的“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整个宫城平面清楚地显示出一个“吕”字形。
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南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
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由于皇帝出人多经朱雀门,故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远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师遥望朱雀门阙,其上宛然与天相接,堪称东汉洛阳之奇观。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
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北宫主要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宫城,地位比南宫更加重要,因而建筑极尽豪华气派。北宫的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金商、西神虎。两门南面有两观,东增喜观、西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东为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历史上洛阳的南北两宫并不是上下对称的吕字,而是南宫位于南偏东,北宫位于北偏西,但是游戏里面的却是紧紧相邻在一起,中间只是一条夹道相隔,夹道上方有复道相连。
对于城内的宫殿建筑皇甫超博并没有多少要求,不过前面王城的里面除了中间的各个宫殿外,必须将太仓和武库都建在王城之内,而后面的宫城的话,就交给他们随便去弄吧,毕竟自己不是专业人士。
和唐国一般,其余各个受封的诸侯国也都在抓紧时间做好各种准备,各种诸侯国当中,最先做好准备举行登王大典的是魏王袁绍,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为袁绍本来就财大气初,当初早在袁术称帝之时就已经开始大修宫殿,只不过并没有像如今一般明目张胆而已,在封国公之后,袁绍便开始建造国公府,对南皮城内的建筑大修特修,没有想到刚修好不久就碰上了袁绍封王,如此一来正好派上用场。
与袁绍相比,速度要稍慢一些的是孙策,建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