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噱头大得多,而且可以蹭热点。
看星星,说白了就是看宇宙当中亮的点、辐射强的点。而看微波背景辐射,其实是看宇宙当中最暗的点,那个完全没有被其他星星干扰的地方。
宇宙大爆炸理论你知道吧?那是一个20年前就提出的猜想假设,说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在12年前,大洋国就有几个科学家,无意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玩意儿可以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所以圈内好多人都说,那两个发现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者,这几年就要成为诺物夺奖热门了。
那么这种观测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当时那一次,他们本来想观星,但观测之前要校准热辐射成像镜,所以把镜子对准宇宙中一片纯黑的地方空测一下,然后应该把空测结果校准为0——因为理论上,对着宇宙中纯黑的点,那里应该就完全没有辐射了。
可是后来发现无论怎么校准,总有个3K左右的误差,也就是零下270度的辐射,无论怎么看都有,他们灵机一动,想明白了:这东西,是哪怕宇宙中最黑的点,也有的辐射,是宇宙的背景。是宇宙大爆炸后、经过140亿年冷却留下的余温。”
听到这儿,李双叶已经有些似懂非懂,幸好她也算是半个理科学霸,才跟得上哥哥的思路。
她琢磨了一下,不解地反问:“既然那个东西已经被发现了,你现在就算再研究,也不是从无到有开创性的,只是修修补补提升一点精度,那也能很值钱吗?”
顾玩笑了:“当然,发现和定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固然是诺奖/西奖级别的超级成果,可后续修修补补也很值钱。
因为那个3K的数据其实是不准的,仅仅4年后的90年,当初发现那俩科学家,就把这个数据重新下调到2.8K,扣掉了0.2K,原因是他们发现当年第一次自以为‘宇宙中彻底纯黑’的观测方向,并不是真正的纯黑。
随着天文望远镜和天文热像仪的精度进步,大家发现当年瞄准的点上其实还有不少超远超远的恒星、星系,那些天体辐射的热量累计起来,就有0.2K,它们干扰了对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值。
所以,到了这一步,问题就简化了:大家要用天文热像仪,瞄着全宇宙每一个点,一个个测,说不定就能找到比目前发现的‘宇宙中最黑的点,还要再黑一点’的位置。那样,我们就可以测得比2.8K还低的值。
所以我说,这个的难度,跟观星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观星找的是宇宙中的亮点,而观测背景辐射,是要找宇宙中最暗的点。但是只要你有成果,你得到的意义要比发现新的星星重大百倍千倍。
因为你刷新的是对于某个全宇宙通用的底层物理量的定值,甚至能帮助科学家更精确地测定宇宙寿命——我们现在认为宇宙是130~140亿年寿命,就是根据‘从当年奇点大爆炸开始、冷却到2.8K,需要膨胀多少年’算出来的。
如果这个数据变成2.7K,甚至2.6K,不就相当于之前逆推的冷却时间要延长么?那么将来的教科书上可能就会写,宇宙的寿命是150亿年——多出来的10亿年,就是那个发现更精确背景辐射数值的科学家,赏给宇宙的。”
李双叶听得悠然神往,觉得血压都上升了。
确实,同样是拿着天文热像仪对着天上瞎看,发现新的星星算什么?
而“发现比目前科学家所知的更精确的宇宙寿命”,这想想都很带感啊。
而且连小学生都能扯两句,通俗易懂,绝对能成为普通人都叫得出名字的科学家。
只是……这也太难了吧?别的科学家观测了那么多年,也没蒙到宇宙中比目前觉得最黑的点、更黑一些的点啊。
她把这个疑问跟哥哥一说,顾玩却不肯再透露了。
“我有一些新的思路,不过我更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