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结论是……是也不是。
语文科目,已经囊括了诸多儒家学问,如四书五经等,深入浅出,无论日后科举制度是否更改,完全可以适应。
那么,在学习传统的儒家学问之外,多学一些内容,怎么了?
事实上,大明的在教育方面,在整个世界而言,都是遥遥领先的。
如州学、县学等诸多学校,全国有近一千五百所。
甚至还有社学。
所谓社学便相当于小学,在乡里,三五十家设立一所社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千字文》、《百家姓》为主,以经、史、历、算为辅。
教学内容,在官方上面,是相当全面的。
可结果呢?
结果是……这是一个科举时代,以程朱理学为正统,学习诸多经、史、历、算屁用没有啊!
没用的东西,学了有什么用呢?
总的而言,他此举,并非离经叛道,只是将大部分读书人抛弃的内容,重新捡了起来而已。
于是,就在当日晚些时候,又一份宣传告知书,传遍了整个京城。
“高薪征聘良师!”
“每月薪酬,二两银子!”
“通晓数算、历史、地理者优先……”
一份告知书,未能掀起任何风浪,却令许多人嗤之以鼻。
“他繁昌侯如此叛乱,竟还有脸征聘良师?”
“我辈读书人,岂会因他点点利益而上当?简直做梦!”
“就是,除了良师,还有生源,咱倒要看看又有多少人会将自家子弟送去学习!”
许多人不屑。
可在无形之中,又触动了一些人。
月薪,二两银子啊!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一年下来,可就是二十四两了。
说不好听些,这薪酬,大概可比各县的三班六房了,相当的丰厚。
转来翌日,宁远早早来到百善小学,等待起来。
诸多告示已然发放下去,会有多少人来应聘呢?
等到大约巳时,一名儒衫纶巾年轻男子小心翼翼的敲了敲门,试着道:“敢问……这里招聘老师吗?”
宁远笑了笑,道:“是的,进来吧!”
很快,那年轻男子走入,眼见宁远,豁的一震:“范三思……拜见师祖!”
说着,恭恭敬敬的叩拜下去。
宁远微微错愕,没想到来征聘者,竟还是自己的……徒孙?
“起来说话!”
他随口道:“你是哪里人,恩师是何人啊?”
叫范三思的年轻男子起身,瓮声瓮气道:“师祖,徒孙乃是交趾北江府人,恩师乃是……王先生守仁,徒孙愚钝,乡试勉强中举,又因穷困落魄,在这京城实在囫囵不下去了……”
宁远不禁莞尔。
果然不愧是王大圣人,走到哪里都能弘道,弟子无数。
他认真看了看这范三思,暗暗点头。
相貌上,倒也可以,而且能在秋闱中举,也非等闲之辈了。
“你可会数算?通晓历史与地之理啊?”宁远问。
“这……”
那范三思脸色涨得通红,一时间憋不出话来。
宁远点头:“无妨,你来教语文就是。”
范三思忙的感恩:“多谢师祖,徒孙定不负师祖期望,争取明年春闱高中。”
宁远便随意勉励了几句,又等待起来。
不多时,又一名年轻男子赶至,也未敲门,径直走入,而后老实见礼:“见过先生。”
宁远微微诧异。
这人,他认得。
是杨慎!
“我这里有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科目,已有语文老师,你想要当什么老师啊?”宁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