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大喜事。
对于宁家来说,今晚,便相当于那金榜题名,乃大喜事。
于是主客尽欢,大饮特饮,些许酒量差的人不过三五杯便醉倒下去。
“宁老兄,你可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刘能醉意熏熏的揽着宁合雍的肩膀,赞叹道:“宁远这小子,着实是好样的,真叫人羡慕啊。”
其余人也跟着附和:“是啊,当朝才俊,可与宁远媲美者,少之又少。”
宁合雍酒量虽不错,却也上头了,听闻几位老友这般夸奖自家儿子,故作谦虚似的道:“几位老兄过奖了,宁远这臭小子……哈哈,哈哈哈……”
得意的笑容却不见半点谦虚的样子。
张鹤龄见状,摇摇晃晃的起身,走到宁远跟前:“世侄啊,此番世伯能活着回来,全靠你了,太矫情的话便不说了,以后世侄有什么事,尽管来找世伯……”
“应该的应该的。”宁远只好赔笑。
其实他想说,世伯您之前可是信誓旦旦的要把那张家铺子送给我啊,何以只字不提呢。
就这样,一顿酒也不知喝了多久,到了后半程宁远实在顶不住,便回房了。
这些日子他劳心劳力,在酒精的作用下,几乎是倒下便着,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他成了大明的异姓王,鼎立能开宗立派,所创心学,受到无数人追捧。
在后世,甚至有人称王阳明为“大明一哥”,可见一斑。
呼!
宁远长长的舒了口气。
尽管未来的王守仁很猛,很牛,但现在来说,也只是准备春闱的学子罢了他收敛形色,问道:“你找我有事?”
王守仁点头,直接道:“学生听闻大人在朝中提及‘格物致知’,特来请教。”
“哦。”
宁远顿时明白过来。
在弘治一朝,能干出大半夜堵门这种事的人不多,除了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太子殿下,怕也只有这位了。
聪明伶俐,十分好学,从小便立志当圣人。
得知他提及的“格物致知”新思维,跑过来请教,也是可以理解了。
因为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讲述格物致知,除了亲近文官之外,却也有暗合王阳明心学的部分想法。
笼统来讲,心学约有三个阶段,其中最出名,也是在未来人人皆知的,便是——知行合一!
在当朝,不知道有多少人,五体不勤,却大谈务农之道,简直无异于聋子听戏,瞎子看书。
你自己都没种过地,又何提教导农户种地?
大概是这么个道理,却不仅仅限于种地一方面。
在这种风气之下,朝廷能好怪了,所以他试图改变一下这种风气,而所需要的,便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可问题是,他压根没想改变王守仁的轨迹啊。
“有意思了。”
宁远呵呵一笑:“王守仁,你是不是傻?格物致知是你们读书人的圣人中,朱老夫子提出来的,你一个读书人不懂,反倒跑来请教我?”
王守仁却半点不害臊:“达者为师,烦请大人不吝赐教。”
宁远懒得解释,一挥手道:“行了,我一个千户能有什么学问,不早了,回去睡觉吧。”
打着哈欠,宁远不再理会王守仁,转身走了进去。
走了半路,他停下脚步:“那王守仁离开了没?”
小厮跑过去,透过门缝看了看,摇头:“尚未。”
“哎!”宁远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也太轴了吧!
他只好再度走回去,打开门,不耐烦道:“听好了啊,所谓格物致知,简单来说不就是你找个东西‘格’嘛,格了之后才能获得学问,好了,就这样。”
闻言,王守仁深以为然的点头:“学生明白了,多谢大人赐教。”
宁远见状,猛然想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