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是公子小白,而天幕所言,他与齐桓公乃是千古都称道的模范君臣。
怎会如此?
是命运阴差阳错,还是他与鲍叔牙的选择,又是他错了。
管仲不禁又想起之前天幕玉屏所说,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自己。却原来,做了齐国之主的,根本就不是公子纠。
无数的念头在管仲内心闪过,手上挽起的弓,竟不知道放还是不放。
而另一边,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闻言,俱是怔愣在原地。
齐桓公,公子小白。
鲍叔牙忽然笑出了声,原来是这样。天幕言,他自己会向桓公举荐管仲,虽然还未发生,倒是像自己做出来的事….
忽然,他瞥见不远处,管仲正举箭,瞄向小白的位置。
“公子!趴下!”
公子小白目视远方,那是管仲所在的方向。他没有躲,只是站在原地。
箭悬而不发,人立而不动。
【这也是桓公和管仲之间的“一箭之仇”,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
天幕玉屏的话,三人都听在耳中,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作何举动。
最后,还是鲍叔牙先回过神来,连忙挡在公子小白面前,并示意管仲先把弓箭放下。
管子善射,这要是射中,不死也伤。更何况天幕说了,二人有“一箭之仇”。既然如此,何不现在直接化干戈为玉帛,两厢大好。
【要说,管仲哪一箭,就是奔着取了齐桓公的性命去的。任谁在翻身之后,都会向这个要自己性命的敌人报仇,但齐桓公没有,他选择原谅管仲,还以最高礼遇待之,尊其为仲父。】
【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做一个宽容大度,虚心纳谏的人,是很难的。历史上有很多人,很多事,都是因为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才办不成的。】
【比如,在秦亡于三世,楚汉之争的时候,刘项二人的性格,就有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大秦。
始皇帝其人为政,从不延误怠工,但自天幕玉屏出现之后,他心中亦繁乱异常。
他先是知晓秦之后有汉,亦有宋元明清。天幕所言简略,秦之后的朝代,铁定远非所列举的几个。
始皇帝时常说大秦必千秋万代,可他自己也知道,天下大势,必是分分合合,不长久也。
可是,现在天幕玉屏竟言道:秦三世而亡?!
这让他怎么能接受…心中怎能没有忧虑。
楚汉之争,楚,汉。刘项二人….他反复揣摩着这几个字。天幕所说的刘项,到底是何人?
“汉”的势力,他闻所未闻。可提及“楚”,始皇帝不由得想到楚国那一带。
事不宜迟,他立即吩咐下去,命人留意楚人余部。
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纵观往史,一个国家的覆灭,外敌虽占主要因素,但如若内部坚牢如铁,又怎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是否是秦策有所不妥…
始皇帝垂下眼眸,暗自深思。
- -
秦三世年间。
崤关之战,刘邦所率军队大胜秦军,秦皇子婴接到战报,立刻派出秦军抵抗刘邦势力,双方大战于蓝田,秦军再次战败。
子婴投降,秦自此灭亡。
此前,讨伐秦国的各路诸侯曾有约定,谁先入主咸阳,谁就是关中王。
所以,刘邦本以关中王自居,但在张良等人的建议下,他又携军回驻灞上。
“秦三世而亡…楚汉之争?”刘邦此刻正躺在灞上的军营帐之中,即使早已不是那个小小亭长,他也没改掉那些吊儿郎当的小毛病。
好在,他的佐臣们并不甚在意。
张良已经从项伯那得到了消息,项羽安顿犒赏了士兵,接下来就要举兵,击破刘邦的军队。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