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南宋朝廷对于这些自沦陷区投奔而来的人,是个什么称呼呢?】
【归正人。】
【没错,就是“改邪归正”的那个归正。】
大唐,武德九年。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一震,瞳孔涣散。
他难以置信地转过头,对着长孙无忌问道:“人干事?”
长孙无忌也险些揪断了胡子,头一回茫然到不知该如何回答李世民的问题。
不是他骂人哈!
他们南宋上至皇帝,下抵官员,难道就没一个要脸的人吗?
【我很纳闷南宋朝廷哪里来的脸面,用这般的蔑称来称呼他们的?】
【是凭着金兵南下攻取都城东京?是凭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是凭已经灭了的北宋?】
【没本事收复国土,还瞧不起那些因为他们无能而一直深陷沦陷区,见证着生灵涂炭、命如草芥的百姓?】
北宋,建隆二年。
宋太/祖赵匡胤眼前一黑,大脑一片空白之下,险些摔倒。
其他人都关注地看着天幕,或愤慨或悲痛,竟是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发生了什么。
庆幸他是武将出身,没在诸人面前丢人现眼。
所以他大宋后世,竟然有皇帝被金人闯进都城之中掳走皇帝了吗?
两个!
还两个啊!
稍加思索,他就知道那两个皇帝是怎么回事。
可纵观商周以来,也没听说过那国君主连着两代都被人打到家门口给抢走的道理啊!
但凡有一分骨气,也知道自缢留分薄面。
可他们?
天幕的声音阵阵高昂,隐约可见其沙哑。
人声渐无,只余下天幕之上百姓哭嚎声冲破天际,眺目远视,一派人间惨剧。
【在群龙失首、兔死狐悲之中,辛弃疾站了出来,他要给张安国报仇。】
【但南宋朝廷可不会为了个已经死了的义军首领去跟金人发生冲突,那辛弃疾能依靠的就只有他自己而已。】
【这里UP看见两种结论一致,但是稍微有些差别的说法。】
【一是辛弃疾只招募了五十骑兵,随他一道去往金兵大营;】
【有一说法是,辛弃疾知晓就算去的人再多,也不可能同金兵抗衡,只挑选了五十骑兵。】
【不管是那种情况,都能看出来辛弃疾当时所处境况艰难,只区别于是否连着身边志同道合之人,都离他远去了而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辛弃疾并未介怀。
毕竟在金领地下生长的十几年里头,他见识过的人性多种多样。
便是天幕所言,身旁兄弟们都离他而去,也算不上什么。
只是……
那天幕所言世界中的自己,多少会有些遗憾的吧。
耳边隐约传来啜泣声,辛弃疾转头便看见一位兄弟八尺男儿竟是哭出声来,不免有些意外。
那男人见着辛弃疾的目光,半是羞愧、半是大方地承认道:“那日,若非天幕忽然出现,我也是只个妄图只顾自身的懦夫而已!”
辛弃疾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面上带着诚挚的笑意,任谁都能看出他的信赖之意。
“便是天幕之上,所言的那方世界中,你做了懦夫。但至少,现如今的你是个汉子,是个敢拼命的猛士。”
【当UP第一次听见辛弃疾事迹的时候,我以为是谁在说笑话。】
【你跟我说真的有人能做到仅带着五十人,就闯进五万人的敌营当中,将身处于首领位置之中的目标给活捉带走?】
【我不信,就算是你对天发誓,我都觉得你在吹牛。】
大汉,元朔六年。
汉武帝看了看卫青,又眼巴巴地看了一眼霍去病。
卫青无奈笑道:“陛下莫要胡思乱想了,卫青虽有两分破军杀将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