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退后,承圣帝有提过要让林沅来林鸿的差事,林鸿是不肯的。他知晓林沅做不来这些,又不愿意让林沅步自己的后尘,便委婉回绝了承圣帝的提议,将林沅送到了岭南军中,让林沅在岭南军中做个文职。
虽则自他隐退后,岭南军中不似他在时那样了,故人同僚多数又飘零各处不知所踪,但岭南军中到底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终归是有着他的根基,将林沅放在岭南,林鸿心里也多少放心些。
且岭南远离都中,距离太远,一个军中的文职书吏也不会招人的眼,都中的人也不会特地费心思去对付林沅了。
林鸿从来觉得自己没有读书写文章的天赋,所以当他从二儿子林涼身上看见极高的习文天赋之后,林鸿便着意培养林涼这一方面的。
后来他腿伤出事后,他甚至在心中庆幸,林涼武艺虽不差,可文墨更好,将来必是要做文官的。林涼不走他这条路,许就不会重蹈覆辙。
但林涼不走他的路,他也帮不了林涼什么,为了避嫌,他与朝中文官素来都没有什么交情,林涼走科举一道,除了靠他自己的努力外,那些人脉经营便只能靠林涼自己了。
而林涼殿试得中后,自己一步一步慢慢走到今天这个官阶地位,林鸿其实没帮什么忙,朝中虽有些人看在林涼是他儿子的面子上对林涼客气有礼些,可也要林涼自己真有本事才行,否则又怎能做一方封疆大吏,又怎能将岭南治理的有声有色呢?
他对二儿子的欣赏,便由来于此。
只是林鸿隐退西园甘于平淡,又不住将军府,身上爵位官职一概都没了,这在寻常人眼中没什么,毕竟他曾是大将军,即便如今没了官职爵位,承圣帝还是给了他大将军的待遇,黎民百姓还是十分敬重他的。
可在朝中官员,尤其是四王八公那些势力的眼中,林鸿这样就如同失势了。他手中没了权势地位,不过承圣帝给的一点待遇和敬重,这在四王八公那些人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林鸿的崛起本就不是四王八公那些人所愿意看见的,先前林鸿有承圣帝撑腰,手中又有兵权,能统领调动大周所有兵丁驻军,岭南的根基又十分稳固,他们动不得林鸿。
林鸿后来隐退,甘于在西园平淡度日,他手中虽再无权势地位,可手段不弱,四王八公那些人寻不到机会除掉他,也没法子在他手上占到便宜,更伤不到林鸿分毫,最后便将目光投向了林涼和林沅的头上。
林家护卫忠心耿耿,他们能护得了林沅林涼安全,却护不住他们的前程。
林鸿替林沅打点好了差事,林沅在岭南军中做得极好,林涼自己在岭南的差事也做得极好。但要说林涼去岭南做知府一点没有林鸿的原因,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林鸿已然隐退,仍是遭到了朝中诸多人的记恨。他们动不了林鸿,也没法子除掉林家的任何人,于是,他们就在林沅林涼的前程上动手脚。
承圣帝不是昏君,他们没法子将林鸿的儿子贬谪,便用了手段压着林沅和林涼,以至于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即便林沅和林涼的差事都做得很好,也仍旧没办法擢升官阶。
林鸿也是护子之心,纵承圣帝注意到这一点,想要亲自提携林沅和林涼,但林鸿却怕两个儿子卷入纷争之后不能专心为朝中办差,他也怕引发更大的麻烦,到底还是同承圣帝明言了,就希望林沅和林涼保持现状,好好在岭南做好他们自己的差事就好了。
想罢这些,林鸿便道:“你二哥是个聪明人,他不问自是体谅你我。待他回来了,将来事情出来,他自然什么都能知道的。但要说在这事上,他同你大哥倒不会是一个想法,我想,他应是支持咱们的。”
林鸿想想事出之后的结果,又淡淡笑道,“云溪,若事情真能如你所愿顺利达成,将来你大哥的前程或可有所松动也是不一定的。他在岭南差事做得极好,本该是能再往上擢升甚至调回都中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