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意这个孙媳妇的。想着这段时间的传言,竟发现八福晋是个善妒的,只可怜她的老八乖孙哟,摊上这么个福晋。
“我才能知道多少事儿,”已挺着个肚子的十福晋现如今爽朗中透着一股子准妈妈的味道,笑道,“还得是皇玛嬷见多识广。”
“我已经离开蒙古多年了,知道的未见有你多,”太后笑了笑,却也没等十福晋再说话,就问其他众人道,“你们可都想听吗?”
众人自然是一致点头。
“那好吧,反正今儿个也没别的事儿,咱们就多在一起乐呵乐呵吧。”太后也点了点头,又笑着问道,“由谁先开始说?”
“十三弟妹先来吧。”太子妃笑着说道,“老十三是去送嫁的,他知道必然比太子知道得多。”
“这却也未必,”十三福晋也笑着说道,“太子是跟在皇阿玛身边的,又有什么事儿能逃得过他老人家的眼睛呢?”
“好,那就我先说,我说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只管插进来加上。”太子妃也不再推辞,对十三福晋嘱咐完之后,又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也是一样,有知道的,或是想问的,都只管开口说出来。”
“是这话,”太后赞许的点点头,“就是要大家一起谈起来,才显得热闹喜庆。”
“放心吧,皇玛嬷,”三福晋笑着搭言道,“六公主和八公主是我们的妹妹,她的大喜事,我们这些做嫂子的,一定都是极愿意参与其中,共享喜乐的。”
这话倒确实是的,在说起来之后,众人的发言都还算是踊跃,表示赞叹是最主流的,当然问题也提了不少,多数是关乎蒙古那边的风俗习惯,其实也未见得她们就不知道,而是要投太后的所好,大殿里洋溢着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
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进来了,他大约四、五岁左右的样子,头戴玄红珊瑚顶珠小裘帽,身着湖蓝色缎绸夹袄,大红色的巴图鲁小背心,白狐围脖儿,脚蹬黑绸面福字棉鞋,一进大殿就立即给皇太后磕头拜年,一眼望去,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行完礼,拜完年后,他又给太后献上自己一大早去御花园摘的几枝寒梅,喜欢得太后一把把他搂在怀里,嘴里一径地说:“小十八,真好贴心哟,皇玛嬷今早起来时还说,今儿除夕没空去看看前儿才开的那株梅呢,哎呀,难怪皇上那么喜欢咱们小十八啊!”
十八阿哥一听太后的夸奖,害羞地低头,小声地回道:“皇玛嬷喜欢这梅花,小十八明儿再给皇玛嬷摘来,这梅花好香的呢。”
之后殿里的气氛洋溢着温馨,不一会命妇们请安的时候到了。十八阿哥也回到了他额娘的身后。当然不一会就开始了年宴,之前康熙带着众阿哥们来给太后见了礼拜了年,然后就带着阿哥们和一群入宫觐见的官员们们在乾清宫开宴了,而妃嫔,太子妃,皇子福晋们和命妇们则陪太后在宁寿宫饮宴。
宁寿宫的年宴一切都很顺利,女人们说着话间或吃点身前的菜品。哈季兰也被赐座到宜妃身后,吃着品相好看,但是明显已经凉了的饭菜。很快,这叫哈季兰吃得胃疼不已的宴会结束了,众官员的夫人们大部分都退席了。
哈季兰抽空喂了瑞睿和静静这俩小家伙,之后就在太后的宁寿宫里等待起来,因为晚上还有家宴要参加呢。
哈季兰等皇子福晋们规矩地在一旁陪着,太后和康熙的妃子们及各位宗室福晋聊着天。在这期间,哈季兰观察了一下留下的嫔妃们,这一看就看到了好几个美人哟。
八阿哥的额娘卫氏很美,她在康熙三十九年被册封为良嫔,只见她穿了一身翠绿色的宫装,皮肤白皙细腻,五官精致,神态也很安详,给人一种温和的样子。卫嫔老实地站在惠妃身后,不时被惠妃指使着做些什么,看着倒像是惠妃的大宫女一般,不过她始终是那个淡然的样子,眼里平静无波的没有一丝不满,只是在太后和其他人聊起八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