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大,如果他有因为一个臣子的不同意见就针对他,其他臣子以后可能就不会提出其他意见,这对他以后的执政没有好处。
所以就算贬,他也不能太过。
“萧逸明现在这样子,还有不少老臣子觉得可能,毕竟他确实出色,不过我答应了如果他们愿意带他多历练,我还是愿意给机会的。”这算是安抚,表示他还是看好这个才华横溢的状元郎,至于到时候那些老臣子再来要人,他再具体考量就是。
原先宗启颢还想过要利用萧逸明身上莫名的力量,后来发现一旦萧逸明和他站在对立面,他便很难有赢面,这实在太过冒险。
祝斯宁:“除了修书,再没有其他?”
宗启颢:“应该是没有了。”
现下似乎萧逸明消沉了不少,整日窝在藏书楼修书,没再出错宗启颢就只能将他放着,
转而处理其他事情。
祝斯宁隐约觉得有些不对,主角的生活是注定不可能平静的,萧逸明现在进入低潮期,相信他很快就能从这段经历得到奖励,东山再起。
果然,没过多久,萧逸明要和国子监祭酒进行学术辩论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
修书都能修出一场辩论来——
萧逸明在修整史书的时候,对于有问题的地方不耻下问,模糊不清的点多方求证,虽然是宗启颢的变相打压,但朝中其他臣子皆看在眼里,觉得这个年轻人还是能沉得下心,宠辱不惊,愿意下功夫学习,对他依旧赞赏有加。
这场辩论的开端,就是萧逸明根据这些日子以来的整理,得出新的学术观点,与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祭酒大人产生了争议,双方各有支持者拥护,争执不下,最后两方共同商议选定一个日子进行公开辩论,邀请各方学者大儒参与评判。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祝斯宁立刻推着轮椅去了清宁宫。
国子监的祭酒正是徐淑妃的祖父,桃李满天下,在儒林中享有盛名,他所出的经论注释,每次科举前所有考生都必须买上一本仔细研读,他的课只要上朝为官的,多少都听过一节。
他虽然不参与科举出题,但每一次科举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这样一个天下学子都要学习仰望的大儒,将在晚年迎来他此生最大的挑战。
徐祭酒已是是甲子之年,身体精力大不如从前,徐家不愿他与萧逸明公开辩论,赢了是理所当然,输了是欺负人,一个毛头小子随口说几句就坐不住,显得不稳重,不符合当代大儒的风范。
“殿下怎么过来了?”看到祝斯宁过来,王昭仪很惊讶,“殿下如今行动不便,当多休养才是,这样到处跑,要什么时候才能好。”
“其实我已经好了,就是走不动。”祝斯宁也想自己走,奈何试了几次皆是以失败告终。
王昭仪没听懂什么意思,不过这不妨碍她热情邀请祝斯宁参观清宁宫:“这些家具罩子都是臣妾以前练手做的,等过年的时候还要再换新的,殿下要不要也来一些,臣妾到时候也给椒房殿做一些,这样冬天就不会太冰。”
这些罩子漂亮是漂亮,每一个都有展现出王昭仪的刺绣水平,然而这么多花花绿绿地堆在一起,没有一个整体的风格,就显得杂乱无章,并不好看。
祝斯宁这个审美水平一般的看着都觉得花眼,委婉建议道:“王昭仪有没有想过,做一整套主题一样的罩子,每一个罩子还能对相应的家具做出一些特色调整,这样整一套换下来,一定会很好看。”
“听起来好像很不错,每个罩子看着差不多,但仔细看又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样才能显出臣妾的水平来。”
王昭仪畅想了一番,热情满满,不仅想要换清宁宫的罩子,还想把椒房殿的也包办了。
盛情难却,祝斯宁对这个没什么要求,随口道:“那就做一套过年用的吧,应景些就行。”
半天没见到徐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