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字佩,那时十三岁的我,尚不曾知晓它代表的意义,只是牢牢记住了额娘的话而已。
额娘去后,皇阿玛瞬息苍老,幼年时宠爱我、童年时严格要求我的他,力排众意将我带到了养心殿,名为抚养,实为教导。
帝王之道,成为了我学习的重心。印象中劳逸结合、富有生活情趣的皇阿玛,猛然间变得没了起居规律,他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为政务而忙,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细心教导我,最后那三分之一的时间除了睡觉、用膳之外,都拿来缅怀额娘和发呆愣神。
皇阿玛的日子变得单调而乏味,时不时还有奴才、嫔妃来打扰,甚至有一个宫女仗着有三分神似额娘,企图获得皇阿玛的青眼,一步成为主子……
包衣,我牢牢的记住了那件事,额娘说过的话,又回响在了我的耳畔。
“大清的包衣,原来都是入关前后投诚了的汉人,或者皇家本就有的奴才,这些包衣人家近百年来彼此联姻、相互结盟,逐渐形成了盘根错结的复杂关系,虽说八旗之中也是如此,但远没有他们对皇家的威胁大,要知道他们经手的是皇家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如果生出歹心,那可是防不胜防。”
“若是包衣们安分倒也罢了,但……康熙朝出了个宫女子上位的德妃和辛者库出身的良妃,野心已经不是本分所能控制的了。你阿玛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些,自即位至今才半句未曾提过生母,不是他如外人所以为的绝情、没良心,而是为长远计。”
“一个爬到妃位的包衣之女,尚且引得包衣之家生出野心,如果出了个包衣之女的太后,那又会是何等模样?所以,我当日才会用条件交换,迫使康熙为你阿玛修改玉碟。”
起初,我只是觉得包衣世家会尾大不掉、引来麻烦而已,谁知,额娘还与我说起了不容包衣之女进后宫的另外一个原因。
“遗传之说,你现在是明白的,当然,我也不是嫌包衣之女血统下贱,玷污后代血统之类的,只是你需知道,包衣之家和满亲贵族之家到底是天差地别的,单所受的教育和熏陶就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要说什么家族积淀、家族底蕴了。远的不说,就以你阿玛为例,同样是德妃所出,可由孝懿皇后教养的他,和由德妃教养的十四阿哥,差别当是显而易见的吧?”
因额娘举了阿玛的例子,我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不单单是身份地位的差别,还有眼界、心胸、思维、学识、修养、气质等等方面的差别,包衣出身和满洲贵族出身的额娘,在这些方面显然是无法可比的,即使出自父兄外放了的包衣之家,那样的女子还是欠缺许多。更何况,若是包衣之女入宫并有了皇子,那其他血统的皇子还有活路吗?光衣食住行这些,随便做做手脚也足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了!
而额娘后来给我的大清原本历史的书籍,恰恰验证了这一点。
本来该是乾隆皇帝的九哥,可不就是这样把大清送到包衣奴才手中的吗?而那个包衣奴才之子一生最大的功绩,也只是抄了自己阿玛宠臣的家而已。
包衣之祸,我绝对要彻底消除,皇阿玛顾念着生母德妃,所以才始终未曾动手,我可没这些顾虑,要知道我出生时,那所谓的德妃怕是尸身都化了,况且听姐姐说,那个女人打心眼里就没认可过皇阿玛这一脉,更别说我这个孙子了!
雍正十二年,皇阿玛祭天祭祖,昭告天下,立我为太子。朝中反对的人不少,却也不多,四哥脸色难看,九哥目光阴沉,二哥眉心稍蹙,虽然这一年多来,皇阿玛将我带在身边教导就预示了此事,但显然,不死心的人仍然很多。
想到额娘留下的大清历史中的高宗部分,我忽然看着九哥笑了笑,或者他那混乱的后院,我可以让其早点出现,要知道,据哥哥所言,九哥的福晋还有点不同之处呢。
“冕儿,老九的福晋……就是那个富察氏,似乎不大对劲,我总觉得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