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黑幕放了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后,朱棣同大哥待在一处就觉得混身难受,连着几天都在躲他,不愿面对。
黑幕召让来还不忘把他跟朱标放到一块去,朱棣还想着自己未来造反谋逆,心觉自己实在对不住大哥教导。朱标却不以为然,说开后仍如平素相处对待。
这几个弟弟,朱标都清楚他们性格为人,若非行至绝路,必然不会冒着被朱元璋一怒下大义灭亲的风险造反。
比起看前朝旧事,朱标更想知道朱棣跟他说的那位永乐大帝的后续。或许是出于兄长直觉,黑幕虽没有明说是大明相关,他心下偏向这个永乐大帝和他四弟脱不开关系。
「杨国忠任宰相以来与安禄山冲突渐长,直到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决定先发制人,一场长达数年,致使天子被迫出逃的‘安史之乱’就此展开。」
「这一场反叛,让李隆基终于从他开元盛世的美好过去中醒来,这时是李隆基虽不再清明,却亦不是全然昏庸——但他老了。」
「为应对安禄山叛乱,李隆基与朝臣想尽办法却频频失策,被叛军逼得放弃国都,就此失去长安、洛阳两处,难以对敌。」
公孙弘道:“这大唐看前边讲述国力昌盛,怎么会连叛军都打不过?”
“总不会是将领无能。”李广接话道,“恐怕这安禄山确实有能力,大唐多数兵马都在他手中。”
两人话音虽低,但刘彻仍听得清楚。他将黑幕讲述的李隆基后期行径当做反面例子,提醒自己日后彻底掌权可千万不能做此类似事情。
刘彻边听,手在小黑幕上点点,想从留言区里得到些有用信息。
他对霍去病现在不至于到任命官职这种惊骇天下的地步,卫青倒能在有黑幕背书下升任。
刘彻无非好奇一下这小孩未来究竟做了什么被人夸赞天才去病,还有奇奇怪怪的SSR称呼——黑幕解释说这是霍去病对大汉很重要的意思。
他对后世给霍去病起的别称很是感兴趣,留言区里提到卫青则是一堆舅舅和yyds....奇怪,怎么后世都喜欢用这种怪模怪样的符号?
至于提到他成了猪猪这事被刘彻自然略过,唯有说汉武帝才令他多看两眼。
「不久后,马嵬坡兵变发生。」
「随同士兵先是群起而上直接斩杀了宰相杨国忠,后围住李隆基一行人,逼迫他作出选择——是如他们所说处死‘祸国殃民’的杨贵妃以安士兵的心,还是不顾周全,执意留下杨玉环的命?」
杨玉环看到这里已是惊异。对天子来说,没什么能比得上稳固自身性命,莫说是个宠妃,纵是六宫皆弃又如何?
那她最后下场,便显而易见了。
杨玉环站立不稳。李瑁将她揽入怀中担忧不已。
“要不还是先回屋中吧?”李瑁劝道,无怪他焦急,杨玉环现在面无血色,仿若下一刻就要晕厥。
杨玉环同他双眼对上,凄然自心底漫散开来,最终只是将头埋入他怀中,不再说话。
那是天子,是她丈夫的父亲...就算日后避开骊山那一遭,难道还要时时担忧吗?
未来的我、未来的杨贵妃——你是如何想的呢?
「李隆基作出了选择,顺利逃至巴蜀之地。这便是大唐“国都六陷,天子九迁”的开头,同样是李隆基统治结束的象征。」
「安史之乱期间,大小战役不断,睢阳之战与灵宝之战于其中更为出名,这些留到日后再详细说明。」
「马嵬坡之后,李隆基远在巴蜀之地,太子李亨便率军北趋灵武,改元至德,直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至德二年安禄山被杀,迎回太上皇,将其软禁太极宫内不得出,使其晚年郁郁寡欢。」
这一出——怎么和现在情况还有几分相似?
太子李亨直接自立为帝,将远在巴蜀的李隆基架成太上皇,而后软禁宫中。他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