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爱登门,就爱来跟她多说说话。
钱大嫂、钱二嫂如今在钱冬香跟前,那也是会讲话,一下子让钱冬香觉得她的身边人都是变成了会讲好,讲好话的人。
总之,钱五顺、钱六顺在钱家村人眼中睁气的儿子,那就是让钱冬香的生活里只遇见了好人。那半点儿不顺心,这一下子都遇不上。
“小山嫂子,你家五顺、六顺的年纪可不小,都说成家立业。你家两个男丁都是有本事的人,如今可是吃了衙门的粮。小山嫂子,你家五顺、六顺可要准备娶一个什么样的好媳妇子?”钱小山的隔壁堂兄弟家中的妯娌这时候问了话。
这一位堂妯娌跟钱冬香一样的,那都是算得手巧,二人都会做了绣活。这不一起做绣活时,就是聊了话。
“五顺、六顺刚进衙门当差,如今正是小心办差的事情。他们的婚事倒不急,总要寻摸到让他们满意的才成。”
钱冬香对于未来的儿媳有什么要求?
她自然是盼着两个儿子能寻得更多的儿媳,好歹帮衬得上儿子一些。要知道县尊太太马上要离开了。
两个儿子可是当着白役,那是衙门临时工。钱冬香总有一点子隐忧的。
钱冬香总想着若是两个儿子寻得媳妇那娘家,如果也是衙门里的人,那就更不不过了。到底也是能相互帮衬上的。
至于村里的姑娘?
钱家村的姑娘都是一个族里的,那自然不可能迎来嫁娶的。若是钱家村的那些亲戚家的闺女?十里八村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依着钱家目前的情况,想娶着什么多好家境的媳妇?
难、难、难。
穷人家的娶妻就是一个困难。为何?因为聘礼钱。
与其说是娶一个媳妇,跟买一个媳妇没两样。因为这一个时代里,农家人都不爱养女儿,觉得养女儿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有许多人家里,那是养不起,又是生下来怎么办?
溺婴。
钱家人都算得良心人家,好歹钱大嫂、钱二嫂这两个嫂嫂哪怕各生下两个女儿,好歹也一口吃食给了,钱家人也是把孩子养大了。
就凭着这,哪怕钱家的吃食也是在不干活的时候就是混一个半饱半饥,那在村里都算得好日子的人家。
因为比起钱家村这更贫困的地方,那些真正深山老林里的村子,那日子更叫一个苦。所以光想着种田发家?经商发家?
不存在的。
种田是看着老天爷吃饭,若是想发家?那难着。真正种田发家的,那都是地主乡绅人家,那等人家一般都是有功名。没功名的也一定有后台。
经商嘛,在这一个时代里,小商人那就是小虾米,自己养家都是一个困难。大商人一定有后台,都是别人的白手套,是给背后的东家挣家的。又或者就是朝廷养的大肥猪,等着朝廷需要的时候宰了吃肉。
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
可惜,让钱冬香无耐的是她的儿子不是读书种子,若不然哪怕是日子再苦,她定也要供了儿子读书的。
对于下层人而言,唯有科举才是改变命运的捷达。
当然,这一条捷达也不归那么好走的。想走科举,除了本身是读书种子,那还要有好老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可先决的条件,还是要师傅领进门。
连门坎儿都摸不到,一切便是皆休。
寒门、世家,这说起来似乎天壤之别。可事情上寒门都是家中良田百亩千亩的人家。真正的贫困人家,那不叫寒门,那叫寒家。
钱冬香如今的想法便是,她的儿子们是得了差事好好儿的娶妻生子。将来后辈能否改变命运?自然要看了后辈的努力与运道。
至于她目前嘛,就是琢磨着能否有什么法子给儿子们多挣得更多一些的家底子?
钱婉娘那边说是要回京都,当然不会那么快的。好歹也要等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