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杏花回家报喜,那边钱氏也有人通风报信儿,这会子,钱氏也从娘家侄孙那儿归家。一归来,钱氏就瞧着来报喜的衙门差役已经到自家的门口。
这会子,不光是报喜的差役,里里外外的钱家村的村民们也是围一个水泄不通。总之,场面一时间那叫一个热闹。
差役中有人来过宋家。那是来验明宋福生的真实身份的。这会子,那领头的有下面人暗中指认过人。领头的报喜人自然是给钱氏、汪氏、白氏、樊杏花四人,那是一一行一个拱手礼。还是笑道:“喜欢贵家宋福生秀才老爷,洪福十四年得中秀才试第十一名。”
报喜人嘴里报了喜,自然也是送上喜报。
钱氏是最年长的,这会子,钱氏拿到喜报。她倒不怎么识字。可那曾孙的名字她还是识得的。打开喜报瞧着上面确实是曾孙的名字。钱氏那一个高兴的,一时间是泪流满面。
好在这是喜极而泣。
钱氏身边的媳妇递上帕子。钱氏擦了脸,然后,脸上就是满满的笑意。在场莫说钱氏欢喜的利害,便是那汪氏、白氏、樊杏花这婆媳三辈的人,那也是欢喜坏了。在钱家村这些年里,她们可懂得这功名的利害。
想一想,顶门户的男丁有了功名在身,往后一家子的女眷就是有底气。在这钱家村又或者说十里八乡里那是堂堂正正让人羡慕的。往后家中想吃点好的,家里想多挣一份家业,那就不用避讳什么。
以前家中的小心谨慎。不光是宋福生的意思,更是钱氏的意思。
汪氏、白氏这一对婆媳在乡下里,可谓是吃足了苦头。可在村里这些年里,她们也是见识到了乡下的日子不好混。别以为什么穷乡僻壤的就是民风纯朴。恰恰相反的,衣食足,才能知礼仪。
在乡下这等吃不饱的地方。若没地位,那发了财,才容易遭殃的。德不配位,这是天底下最最大的祸事。
到如此,在这十里八乡,宋家一家子妇人那是真有了底气,有了主心骨。想想往后的好日子在招手。
一家子妇人哪一个都欢喜的紧。
“诸位差人来家中,寒舍简陋。咱家不多留客,就是一点子喜钱,请诸位差人沾些喜气。”钱氏最先反映过来。
钱氏是拿出袖中的荷包。那是打开后,一下子倒出来铜子儿。真真不少了。至少在乡下人的眼中,那好几十个铜子也是值老鼻子钱。
当然,在差人们眼中,那都不算得什么。可这能来乡下报喜的,也不是什么名牌上的人物。真真来报喜的,也是大概知道这一位宋秀才家的情况。这瞧着报喜有几十个铜子,这会子也是高兴的再是连声道喜。
倒是汪氏那边瞧着婆母的做派。她是凑近孙媳樊杏花的身边,说道:“去,去屋里再装一盆子的米来。这会子,满村都在咱家这儿看喜事。咱家不能落了福生的面子。这送些米粮,一家给一把,同沾喜气,满村里都欢喜欢喜。”
白氏一听婆母的话,也是催一催儿媳。
樊杏花得了花,赶紧进了屋中。这家中的米,那真真少的。一家子在乡下,这自然是吃了粗粮的。这有的好米,那还是夫君要赶考了,这曾祖母心疼曾孙才换回家中的。
钱氏舍不得吃这细粮。家中的女眷瞧着最年长的钱氏都不张口吃一粒。她们哪敢再张口?于是,宋福生一离家后,这细粮不是好好儿的在家中。
这会子汪氏倒是大方起来。当然,更多的还是她心中有些显摆的心思。以前那是不敢,现在嘛,在众人的羡慕目光中,汪氏能得到一种从前未曾体会的那等人上人的优越感。
跟汪氏一样,白氏跟她婆母是一个性子。这婆媳二人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特像极了。哪怕明日里的表现,那脾气有差别。可禀性嘛,就是一个根底儿的。
差人得了铜子。
这厢准备离开时。樊杏花已经端了一盆细粮米出来。钱氏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