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把广州绑在了一起。
哪怕我们大唐不主动投入物资开发岭南道,但借助海岸线与京杭运河的联系,他们也会自然发展起来。”
李泰看着李世民认真道,“既然岭南道是我们大唐的国土,那我们就不能厚此薄彼的对岭南道的发展视而不见。
带动岭南道的发展,才能把岭南地区纳入到我们大唐的有效管理,以及教化当地的百姓从熟蛮转化成我们大唐百姓,也是增加人口的最稳妥办法。”
“人口!”李世民听到这话更沉思起来。
还是那句话,李世民是想要搞分封的,甚至李泰给李世民找到了分封的理论依据。
那就是整个大唐的土地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
李世民几次苦思冥想,却也不得不承认,当大唐的人口数量到达了一定程度时,只有分封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大唐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至少区区两百万,甚至三百万户的体量,根本就支撑不起分封这个政策的顺利执行。
也正如此,哪怕李世民的心中有着分封的想法,但因为人口过低的原因,到底是让李世民按捺下了心中想法。
所以整个大唐的执政目标,也渐渐变成了恢复大唐人口上。
现在有办法能够加速这一个过程,说实话,李世民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毕竟南方的蛮族跟北方的异族不一样,蛮族自古以来就是接受华夏的统治,只不过当地的物资支撑不起蛮族的生活,没有办法把他们从蛮族彻底的教化成华夏百姓。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因为国家舍不舍得投资而已。
毕竟广州那边距离长安实在是太遥远了,这些蛮族若是被教化之后,反而有可能成为岭南继续割据的资本。
所以朝廷倒也继续的冷处理,只要这些蛮族不闹事就好了。
但现在,如果朝廷的士卒能够一个月内到达广州,那发展广州教化熟蛮,彻底把广州纳入到大唐统治中,而不仅是远远的对岭南道进行羁縻控制。
说实话,随着航运体系变得方便起来,朝廷对华夏的控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若想彻底发展航海行业,怕需要让渤海成为我们大唐的内海才行!”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也马上发现了李泰这个谋划中的漏洞,那就是高句丽。
因为高句丽的存在,大唐不可能肆意的发展航运行业,或者更确切的说,大唐需要把很大一部分的海上力量用于应对高句丽的舰队上。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唐发展航海业是为了能够征伐高句丽,但想要兴盛航海业则是需要把渤海弄成大唐的内海!”
“我知道了!”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摸了摸胡子,心中更坚定了需要把高句丽给灭掉了的心思。
而且根据李泰的言语,原本自己还打算从含嘉仓调度物资去幽州做仓储,但现在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动用中原的仓储,而是把广州的物资送到幽州去。
这样的话,李世民倒也有些理解了,李泰所说的海洋航运运输物资的重要性。
张玄素看着李泰,眼神之中充满了绝望。
说实话,魏王根本就不跟自己争辩什么,他就是把事情摊开来,告诉圣人这里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利益。
原本朝廷中的大臣,或多或少会拖延圣人准备北伐高句丽的进度。
因为大家实在是太害怕大唐重现当初隋末的失败,而且现在大唐的底子可比不过大隋。
大隋三征高句丽才解体,大唐的话,说不定两次失败就分崩离析了。
所以,朝臣们对李世民的命令并不会阻止,但干活时稍稍拖延一下,也是会的。
但现在,魏王所提出的从广州运输粮食到幽州的计划,却是这般天马行空。
至少朝廷大臣上上下下,谁能想到大唐最南的地域向着最北的地域运输物资,而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