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人掏钱掏粮,正在为建设沧州而舍家为国,压了重注在李泰的身上。
一批人则受到李泰打压,但也被李泰好好的安抚住了,这时候可舍不得自己的饭碗。
所以这些不愿意在幽州境内把粮食交易给李泰的世家,是真组织不起足够人手抵挡李泰。
而整个幽州世家没形成统一,对李泰来说,那世家就构成不了对自己的威胁。
说到底自己又没想世家的命,只想要他们的粮而已。
对了,至于为什么说一批人受到了李泰的打压,主要是李泰成功生产出粗盐后,也开始在幽州境内开始卖盐了。
唐朝在榷盐法开始前,实际上食盐价格是比较低的,差不多是十文钱一斗左右。
因为靠近海洋,加上自己产盐,幽州这边的食盐价格更低一点,差不多在九文钱一斗。
而李泰靠着晒盐法弄出了粗盐,直接就开始砸场子了。
五文钱一斗的粗盐开始在市面上横行,整个幽州的食盐行业被这逼得没活路了。
整整一年时间,幽州制盐世家那可真的是坚贞不屈,智计百出,甚至价格战一直打到倾家荡产的也不是没有,为得就是要保住家族的市场份额,但一年下来基本都扑了。
只不过李泰的食盐主要走晒盐路子,对传统煮盐行业来说基本上是降维打击。
而且他们煮盐的材料慢慢从烧木材变成烧木炭,还是李泰带着工人开设的煤炭提供的。
李泰不但没有提高煤炭价格,反而降低了煤炭价格让他们放心跟自己打价格战。
然后一年下来,这些原本大大小小的制盐世家也都认识到幽州盐业要变天了。
便找了高季辅过来向着李泰认输,并且表示求燕王高抬贵手,给他们一条活路。
这是正常的,毕竟李泰跟他们只是商业竞争的对手,不是生死仇敌。
双方地位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求李泰高抬贵手,能让他们保住制盐的主业,作为世家绝对不会在乎面子,而李泰倒也回过神来开始处理盐业的事。
说实话,对晒盐法干掉了以煮盐法的幽州制盐世家,在李泰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
就是生产力碾压,换谁来都能干掉对方,所以李泰压根就没放多少心思在这上面。
因为不论对方到底是多久的老牌子,对底层百姓来说,一个是十文钱九文钱,一个五文钱,应该选择什么,用脚投票都知道选择什么。
然后按照世家间的规矩,找高季辅过来说和,也在李泰的预料中。
毕竟这些大大小小的都是世家,他们手上有土地,有学识,甚至有些人在朝廷还有任职。
要真过不下去了,找官员过来到李泰这里提一嘴还是绝对能够做到的。
正所谓一官通,官官通,现代也是一样的。
你孤家寡人的,想要摸到朝廷门路基本是不现实的,但只要你认识一个人是官员,那通过对方递话,哪怕对方不是主管你需要的方面,但对方终究是能够找到你所需求的官员。
这道理在古代官场就更是正常了。
而李泰则借助高季辅把这些食盐世家给聚集起来,表示自己要整顿整个幽州的盐业。
从此以后所有幽州食盐只能从自己这里拿货,拿货价格是十文,同时出售价格为七文。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蒙了,他们看着李泰那简直就是看疯子。
毕竟这年头,杀人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可没有任何人愿意沾。
甚至有的幽州世家看着李泰的目光那都带上几分血丝了,他们觉得李泰玩他们。
不过,李泰接着表示之后我会制作盐业证明,有这证明的盐业,拿着卖掉的票据,经过这边核实后,会给你们补贴,每斗盐补贴5文钱,就说这生意你们愿意不愿意去做吧!
听到这话,在场制盐世家面面相觑,仔细计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