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尚未糜烂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袁公退守渤海,幽州尚有二公子拥胡汉兵马几近三万。现下朝廷大军皆举首东望,无暇顾及邺城,只要我等突围而出,先破刘虞,或是绕道上谷,与乌桓等部接应,足以扰乱冀州,解袁公之围。局势尚有翻覆之机,如此,困守孤城何益?”
审配眯了眯眼睛,忽然看向沮授,问道:“公与可有良策教我?”
沮授轻咳一声,慢吞吞答道:“其实突围北上,不失为一条出路。河北诸路兵马中,唯有刘虞兵马最是微弱,若是轻兵背上,趁势而袭,必能破朝廷一旅,振我气势。”他看到淳于琼雀跃的神情,苦笑着摇摇头,又转而说道:“只是城外沟堑纵横,张辽麾下骑兵神速,突围必会损失惨重,袁使君为一军主帅,此际更不能以身犯险。”
淳于琼不由大感失望,审配的脸色却是凝重了几分。袁尚也是胆怯无谋的,听沮授、审配都不支持自己带兵突围的计策,他也不再做此想,不仅如此,既然自己轻易不能突围,为了加强自己身边的防守力量,自己就更不能分散任何兵力了。
于是突围的讨论就此结束,全军上下断了突围的希望,是选择继续坚守待毙还是另谋生路,成为摆在当下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选择。
夜里,沮授打扮成仆人的装束低调的潜入囚禁荀谌的地方,荀谌似乎毫不意外对方的到来。恰恰相反,他冒着风险进入邺城的理由正是需要与沮授接触,这些天他一直按捺着性子,此时果然先等来了沮授。
荀谌虽说是袁绍战败后潜逃而来,但审配并不信他这个拙劣的理由,一是因为颍川荀氏已坐实了朝廷那一边,荀谌的立场并不可信;二是纯粹的畛域之别,审配对任何非冀州士人都抱有一定的敌意。是故在审讯出足够的信息后,荀谌紧接着就被打入牢狱,随时等着被杀。
没有一个人为荀谌声援,似乎他一进来就是自寻死路,直到他等到了沮授。
“友若应是知道我会来寻你吧?”在昏暗的烛火里,沮授幽幽说道:“以你的急才,到邺城来必有自保之道。”
荀谌声音沙哑,低声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对了,可有带吃的来?”
沮授一愣,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张胡饼递了过去,城中断粮,军中乏食,牢狱之中更不可能有食物供应了。荀谌挨了几天饿,此时接过胡饼,也顾不上什么礼仪风范,连水也就不上喝,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这一趟邺城之行,你来或不来,尽忠者仍会尽忠,苟且者仍会苟且。你来也是受苦,反倒会像现在这般沾上杀身之祸,依我看,这事不是你的主意吧?”沮授默默地看着荀谌狼吞虎咽的将一块胡饼吃完,目光闪烁不定。
“我从未想过要以身犯险,与你争功。”荀谌担心两方士人会因此产生误解,连忙苦笑着解释说道:“你看我现在这样子,只要你一句话,或者不需要说话,我就会饿死在狱中。此等下计,岂是我等所为?”
沮授眼神中的凝重轻缓,渐渐开始反应过来,若荀谌不是自愿过来,那就是身后有人以强令催使。他入城的后果很明显,要么是被成为惊弓之鸟的审配当做反贼处死,要么就是侥幸留下一命,与他平分反正的功劳。无论是什么结果,冀州士人与颍川士人之间的仇怨都将因此结下,两者之间的矛盾将从袁氏一直延续到朝廷。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确实不是荀氏能做出来的,沮授缓声叹了口气,从一边落灰的茶壶里倒出满满一杯水,伸手递给对方:“我之所以犹疑至今,正是因为当今天子的种种做派,实在让人不得不心存畏慎。我怕过了这一道坎,以后又是另一道坎,争来斗去,不得安宁。若非袁公用兵失措,不听良言,我与田元皓岂会……”
荀谌刚饮下一口水,闻言问道:“田元皓难道也……?可我见他仍是忠心侍袁,不似公与,近年藏匿锋芒,甚少出谋。”
“他与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