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扬,幸好你尚未入城,不然城门候可得要为难我了。”周瑜也不说破刘晔现在的窘境,与对方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笑。
“想不到庐江一别,周郎已成朝中翘楚,实在令人愧煞。”当初也是周瑜临行前给他修书一封,详陈了孙策日后投奔朝廷,背刺袁术的计划,让刘晔从中看到极大利好,这才欣然追随。如今事态变化出人意料,刘晔也险些被连累,说是心中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如今周瑜风头正盛,自己多有仰仗他的地方,此时也不至于埋没了交情。
周瑜来这里还是为了孙策的事,他没有表现的那么迫切,而是温和的笑着,宽解刘晔心中的郁结:“子扬之才不逊于我,陛下又向来重视宗亲之中的才俊,今日虽未明授官职,焉知明日?”
刘晔也知道自己心急了,自嘲的笑了笑,不复多言。
周瑜定定的观察了对方的神色无异,放下心来,这才开始问道:“江东的事情……子扬应该知道我的来意?”
“是为了孙策?”刘晔低声道,心里又开始活泛起来,自己的说辞没能让皇帝满意,或许就是太过保守的缘故,若是直接剖明心迹,担保孙策忠君爱国。哪怕就此开罪了荀攸等颍川士人,又能如何?
此时他隐隐有些懊恼,又因此想到了新的出路,这条出路就在周瑜身上。
于是刘晔便将孙策得到丹阳、吴郡之后,是如何催逼笮融,间接性的害死魏桀的事情重复了一遍。他仍是没有谈颍川士人在其中的诱导作用,但是以周瑜的聪明,不用说也能明白。
“伯符何其愚也!”周瑜知道了前因后果,也明白此时孙策的处境,甘宁、黄祖不日即将合兵江夏。孙策不服,就攻豫章;孙策归服,就攻庐江。周瑜不敢耽误,果断辞别了刘晔,走出驿亭,骑上快马往毕圭苑赶去。
明天皇帝就要起驾,军令一发,就如星火难收,周瑜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