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魏书·贺讷传】
建安十五年,秋。
周瑜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长安城,宣平门外除了迎接他的亲友,还有一辆赤罽軿车停在道边,两个小子笑嘻嘻的从车上下来,在张松的带引下朝他走来。周瑜心头一暖,脚步下意识的就像向车边走去,但是在与家人相聚之前,他还得先与奉命出城迎接的朝臣们打交道。
卫将军伏完笑着看向周瑜身边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张口就喊了‘阿翁’,是谁自不必说,他便轻声问道:“另一位就是度辽将军之子?”
周瑜拉过周循、孙绍二人正式向伏完见礼,孙绍今年十二,样貌英武,个子也比同龄人要高许多。
伏完点头说道:“颇类其父,有大将之风啊。”
其实他并没有见过孙策几次,但好话便宜,看在周瑜的面子上也值得他作出如此评价。
周瑜自然是谢过。
接着,伏完又说:“这次度辽将军征讨鲜卑,卓有功勋,我想朝廷封赏,无论‘四平’还是‘四安’,他都是应得的。”
听到对方的暗示,周瑜有些疑惑,以孙策之功最多能得封安北将军,如果能进一步封平北将军自然最好,可伏完又能得到什么呢?
“此战皆诸将勠力效命,建功扬威,虽已破扶罗韩,然轲比能尚在对峙,战况未明,现在议论这些未免过早。”周瑜想了一想,谨慎的说道:“何况赏罚封赐,概由国家意旨,我等还是莫要妄议为好。”
“诚哉斯言。”伏完点点头,没有再说下去,而是伸手摸了摸周循的头,和蔼的道:“周舍人,可还记得老夫?”
周循作为太子舍人,常随太子接见亲臣,作为太子外祖的伏完他自然认识:“当然记得,伏公曾在石渠阁为太子讲《诗》,我当时在旁有幸习听。”
见到周循彬彬有礼的模样,颇有周瑜的风范,伏完心里愈喜,心思一动,抬头对周瑜说:“周舍人年纪虽小,但性格老成,不知可有订下亲事?”
“犬子尚幼,竟未曾着想过此事,依长公主的意思,或许还要再等几年。”周瑜略作沉吟,目光往赤罽軿车处看了一眼,实话实说道。
“老夫劣子德育有一女,年纪相配,安静贤淑,如若不嫌,可与之结亲,俟二人长成,再论嫁娶不迟。”伏完立即趁热打铁,他有六个儿子,膝下孙辈众多,求与联姻者不在少数,像周瑜这样的宠臣,又是皇帝的姐夫,自然在联姻之列。
周瑜听罢,左想右想,也不觉得这是件坏事,且不说对方皇亲的身份,就是看在伏生之后、琅琊名门、经学世家的份上,庐江周氏与其结亲也都算是高攀。
于是他最终点点头,答应道:“犬子何能,竟承伏公厚爱?此事还是待在下回府后,与长公主商议后才好定下。”
“好、好。”许靖在旁看了半天,终于笑着开口道:“未料到入城之前还能见一喜事,等到那天,老夫觍颜登门,诸位还请勿怪。”
法正也是平静的看着,周伏联姻,太子势力愈加巩固,就不知皇帝会怎么想了。
周循瞪大了眼睛,一时没反应过来自己只是来接自己阔别已久的父亲,没想到竟然就有了一个妻子,旁边的孙绍则是憋住笑看向他。
若是其他人家,儿女婚事大都由父亲做主,但周瑜的妻子是刘姜,这势必要问她的意见,更要问问皇帝的意见。
伏完自是明白这其中关窍,万年长公主刘姜与皇后伏寿交情身后,伏寿更是与皇帝相濡以沫,只要她们肯向皇帝开口,事情就没有悬念。
于是两人不再论私事,相与进入城门,先是前往太庙告奠,行献俘之礼,又将扶罗韩之头悬于北阙,耀武天下,周瑜这才入宫面觐皇帝。
白虎殿。
在一众殿前羽林郎、虎贲郎的簇拥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