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拎着筐子从文物商店陆续出来时,贩子们便纷纷凑上去,攀谈、验货,狠狠杀价。
老帽很快也加入进去。
白客老远看着,那些老农一个个灰头土脸、可怜兮兮,就像一群被屠宰的羔羊一般。
因为此时老农已经基本没有还价空间了。
他们中最远的有从若干年后那个被称作千年大计的熊县过来的。
估计上半夜就得出发。
累死累活地把一筐筐瓷器驮过来,谁还愿意再驮回去啊。
经过一番屠宰后,老农们推着空空如也的筐子纷纷离去了。
小贩们也心满意足地把玩着自己的战利品。
唯有一个年轻的农民推着车子不知所措。
几个小贩还在一旁嘲笑他:“这傻孩子,七五年的瓷器也能当文物?”
七五年?白客脑筋一转,我靠,不会是七五零一吧?
上一世,白客并不爱好收藏。
但对一些著名的东西,多少还有些印象。
比如七五零一,也就是传说中的毛瓷。
这一批瓷器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做工极其精美,存世量极少。
也只有计划经济时代才能不计成本地做出这种东西。
白客连忙凑到近前。
年轻农民还红着脸向旁人解释:“俺村一个下放的老干部给的,他们家落实政策回城了,懒得带走,就给俺留下了,说是能换个好价钱。俺还惦记着弄点钱给俺娘瞧病呢……”
这农民跟白宗年龄仿佛,脸蛋儿上还毛绒绒的,一看就是第一次进城。
几个商贩七嘴八舌提建议。
一个商贩说:“要不你到日杂商店看看他们收不收。”
另一个商贩说:“日杂商店?五分钱一个就不错了。”
还有个商贩说:“其实这东西都个顶个漂亮,日杂商店可买不到。谁要是稀罕,买回家自己个儿用也不错。”
旁边的商贩反驳他:“谁用这玩意啊,一点都不皮实。”
白客随手扒拉几下筐里的瓷器。
看来真有可能是毛瓷啊。
毛瓷的显著特征就是梅花。
不管是碗、盘、碟、茶具、酒具等等瓷器统统都画着梅花。
但白客还是不放心,就故意自言自语道:“真是七五年的吗?”
旁边一个年长的小贩笃定地点头:“没错,只有七五零一那批货才有这样的做工,这样的釉彩。”
小哥这个大筐里有三十来件瓷器,如果五分钱一个卖给日杂商店的话,只能卖一块五毛钱。
可是30年后,随便一件毛瓷都能卖上一两百万。
“二十块!连大筐都给我。”白客狠狠心说。
小哥儿顿时懵了。
“不想卖就算了。”
“卖卖卖,俺想卖。”
白宗立刻拿出几张大团结,还小声在白客耳边说:“要不给他五十吧,怪可怜的。”
白客知道老哥心善,见不得人受苦。
但白客不能坏了规矩。
他从白宗手里抽出两张大团结递给小哥。
小哥诚惶诚恐双手接了过来。
一旁的商贩喊:“还不赶紧谢谢二位小爷!就你这一筐玩意儿,母们五块钱都不乐得收。”
小哥就差没跪下来,又是拱手又是鞠躬地:“谢谢二位爷!谢谢二位爷!”
这反倒让白宗更难受,甩甩手到一边去了。
老帽推来自行车。
正好他也有个大筐,装着刚才淘换来的各种大瓶子。
加上白客买的这筐,正好左右两边架着,三人一起往回赶。
白宗和白客哥俩在京都已经待了好几天了,接下来该去安果药材市场了。
带着这些瓷器来回走有点不方便,索性就放在老帽家里,等从安果回来再取走。
哥俩在安果又停留了两日,与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