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春节(下)(2 / 5)

殆尽。

大钊先生一路招呼着大家一起去树贵家吃饺子。大家拥着大钊先生等人就往树贵家走去。

林诗然喜欢他们的热情和纯朴,不像苏家。

在苏家,一般春节是林诗然最无聊的时候。

苏家会安排晚会,请各种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到家里做客,老爷们要么是谈谈时局,摇头叹息,要么是谈论生意,兴致勃勃;太太们则是分了层次的,年轻的太太主要是炫耀自家丈夫又为自己买了项链或者钻戒,只为博得对面人的惊叹和羡慕,年纪稍长的太太主要是攀比子女,然后就相约坐下来打牌;至于少爷小姐们更是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三三两两聚在一堆,男孩们嘴角玩味地讨论在场的女孩们,而女孩们红着脸悄悄地谈论男孩们,生怕被人说轻浮似的。

今年,是林诗然觉得最有意义的春节。

大家齐心协力地将马车上的菜和肉搬进了树贵家。长辛店的小孩都和林诗然玩儿得很熟,尤其是葛树贵家的小孩,看见林诗然就扑了上去,齐呼“然然姐姐~”。

林诗然觉得要是自己再年轻几岁,当个孩子王还是没问题的。

今儿吃饺子。

大家很快就把案板、擀面杖什么的都准备停当了,然后就开始各司其职。林诗然帮着邓中夏擀面。

这时,只听得葛树贵大哥高唱一曲,听着还蛮有民族风味。林诗然从小长在北京,倒是没听过,好奇地问道:“葛大哥,您这唱的什么啊?”

“乐亭大鼓。”大钊先生抬头解释道。

林诗然想起自家舅舅是河北乐亭人,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说道:“这不就是舅舅的乡音嘛?”

“对咯~”大钊先生笑了起来。

“守常先生不是你舅舅嘛,你怎么会不知道?”煮着饺子的一大嫂子开口问道。

林诗然不好意思地笑着道:“实不相瞒,我长在北京,所以对老家没什么记忆。”真论起来啊,林诗然的母亲也是河北乐亭人。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大钊先生笑容不减,直起了身子道:“我给大家来一段,怎么样?”

“好!”周围一片喝彩声。

“银装那个素裹呀,喜迎除夕。。。”

林诗然从来没听过自家舅舅唱乐亭大鼓,大眼睛都瞪圆了。

别说,自家舅舅唱得还真好听~

冬日的阳光虽然不似夏日那般热烈,但是颇有暖意,斜射进屋,照亮了房屋,也照进了屋内每个人的心房。

第一顿饺子出锅了。

葛大嫂忙端来给大钊先生,大钊先生摇了摇头,坚持让孩子们先吃。

“媳妇,你就听先生的,让孩子们先吃吧。”葛树贵开口劝道。

葛大嫂这才招呼着孩子们来吃。她将饺子喂给了孩子,孩子也喂了一个给她。满屋的人都对他们投来了目光,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林诗然被这温馨的一面打动了,不自觉眼睛起雾,她对这种亲情总是毫无抵抗力。

葛大嫂落泪了,她又慌忙用衣袖擦了擦。

“弟妹,吃饺子怎么把你的眼泪勾出来了?”大钊先生的话语里带着几分安抚。

“媳妇,大过年的,你哭什么啊?”葛树贵也慌忙劝慰道。

“我这是高兴,高兴!”葛大嫂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和大家解释道。

若是换做从前,林诗然是定然不知道为什么,可是和长辛店的工人们打了交道之后,目睹了他们的生活现状,虽然不能和葛大嫂感同身受,但是她能够理解这种感觉。

林诗然和邓中夏相视一眼,轻轻叹了口气。

葛树贵对大钊先生进一步解释道:“今儿早和我闹了别扭,说嫁给我过年连几顿饺子都没吃过,你说这家家户户哪里有白面啊。这富人啊,叫过节,我们穷人,过关。”

“要说咱们工人,过好日子也不是没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