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宁二年的秋天, 在诏狱的一片血雾里悄然而至。
中秋的前日下了一冷雨,天气迅速转寒,杨婉一时不妨, 偶感了些风寒,尚仪局的事务因临近中秋越发繁忙, 杨婉拖了一两日,竟然开始发烧了。
这要放到现代, 也就是几颗头孢就解决的事, 可是搁大明朝竟然有些要命。
杨婉起初并不想让宁妃知道,但姜尚仪却不敢瞒着宁妃。
宋云轻去承乾宫禀告之后, 宁妃就命合玉将杨婉接到了承乾宫来养着。
杨婉生怕宁妃身边的人将这件事告诉邓瑛,时不时地就要问一声。
宁妃去看她的时候,听见免不得将她摁在榻, “三番五次地起来,是认真不想好了吗?”
杨婉捏着被褥,“我怕他们多嘴, 去跟李鱼那些人瞎说。”
宁妃挽起床帐, 在她身边坐下,理了理她发汗后的湿润的头发,“让他知道又怎么了。”
杨婉咳了一声, “也没怎么,就是看他太忙了。”
她说完叹了一口气。
整整一个六月,邓瑛都把自己耗在了太和殿的工程, 虽然他做事一向专注, 但杨婉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自损般地倾注到一件事情。
“太和殿快要竣工了吧。”
杨婉点了点头。
“我前日去看得时候,看见屋脊的是一件镇瓦兽雕已经全部完成了。”
宁妃笑了笑,“你啊, 一说到他的事,病得再难受也精神了。”
杨婉不置可否。
有的时候过于关注一个人,就会忽略了身边的人。
杨婉看着宁妃温柔的目光,想起皇帝每回召她侍寝回来,她都要一个人静静地在寝殿内坐一儿,出来后却不流露什么。
她比杨婉更善于掩藏情绪,不让身边人担忧,但这也让杨婉更心疼她。
“过两日就中秋了,等奴婢再好些,奴婢给殿下做些新奇口味儿的月饼吃。”
宁妃拍了拍她的额头,“合玉她们跟我说了很多次,以后除了煮面,可都不许你再碰厨房了。”
杨婉撑起身子,“我不入厨房,我可以教她们啊。”
宁妃笑着点头,“行,这还是姐姐进宫以后,和婉儿过得第一个中秋。”
**
也许是有了些现实的乐趣,过后的两日杨婉到真的好了很多。
烧退下去以后,便可以起身走动。
这日天气晴好,杨婉点了一支线香,披衣坐在书案前整理之前的笔记,易琅穿着一身簇新的锦袍回来,一进门就直奔到杨婉面前。
“姨母,你好些了吗?”
杨婉站起身向他行了个礼,“奴婢衣衫不整,恐唐突殿下。”
易琅牵起杨婉的手,“姨母好久没有陪我玩了。”
杨婉蹲下身,用自己的袖子替他擦了擦汗,抬头问跟着他的内监:“娘娘呢。”
内监躬身应:“娘娘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去了,这儿还没回来。”
杨婉点头:“好,你们去外面候着吧,我陪殿下。”
说完指了指一旁的椅子,“殿下去坐一儿,容奴婢去后面穿件衣裳。”
易琅点头应好,听话地走到椅子坐下。
杨婉也没多想,转身走进里阁。
谁知,等她再出来的时候,却见易琅在翻她放在案的笔记。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凡涉及自己论述性和评价性的文字,杨婉都是用英文写的,只有纯粹的史实记载,用的是汉字。她平时都很小心,轻易不让人看见这本笔记,但今日,却的确是对这个刚识字不久的孩子疏忽了。
易琅前面的都看不懂,但在杨婉翻开的那一页,看到了周丛山,赵平令等余人的字,以及标注在这些字后面的“秋决”二字,不禁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