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就对了嘛。
太香了。
“太粗放了。”
顾先生看她的吃相,直摇头。
“这叫豪爽,你会不会说话啊。”
林染很不服气。
顾先生只能附和,“是是是,您是豪爽,女侠。小生佩服。”
心里有点儿小吐槽,虽然真性情挺可爱的,但您是真不怕我有想法啊?一点形象都不管了。
哼,这还差不多。
“哎哟,哎哟,好撑啊。还真别说,这东北的黑土地上种出来的菜,味道是真好。”
再加上纯天然,真是不错。
整天的琢磨着吃吃喝喝,差不多成林染生活的主要工作。
镇子上有一家药铺,有位坐堂的张姓老中医,据说是因着开的方子上写了不该写的字,被同行举告,获罪发配来的。一家子都给发配过来了。
到了卫所这边,因着医术,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做为镇上医术最高明的大夫,也得到同行们的认可。满蒙居民还是爱搞萨满那一套,但并不绝对,这边汉化程度高,还是信中医的。
张大夫家的儿媳妇,是这一带最有名的稳婆。一般的妇人病症,也能看。只是张家是获罪过来的,家产早抄没了,药铺是开不起的,只是凭着口碑,谁来找,就上门给看。开了方子,病患自己想法子抓药。
顾先生几年前发现了张家人。特别是张家儿媳妇的才干。
这才在镇上建了现在的药铺子给张家人经营。药铺子的后院,还有一个大院子,是专门给张家儿媳的,相当于简易版的妇产医院了。只照看孕妇产妇,还有婴儿。
北地苦寒,地广人稀,不缺好田地,最缺的就是人。没有人生下孩子不要的。但凡有法子,都会救。
林染过来之后,重点就是关注这个院子,关照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
她的身份,比顾先生要方便太多,也名正言顺嘛。
嫁妆里还带着许多的医书,她只以向张大夫请教的名义跟他讨论医书,也能给她自己造一个自学成才的人设出来。
也不只她自己“学”,陪嫁过来的下人,哪家有小孩资质不错认得字的,都带着学,说好了,能学出来,将来可是做管事,或是放了身契做良民都可以。能选上来的,学得都可认真。
张大夫是发配的人,能被公爷府这么重视,在这地方,能吃得饱穿得暖,女儿嫁了公爷府的管事,孙子有书读,孙女跟着学医,不用缠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里哪有不感激的,让带徒弟也不敢说敝帚自珍,这不教那不教的。倾囊相授。
北方也有药材,人参鹿茸更是特产,但种类有限。医生能慢慢的培养,药材是真的缺。
小公爷每年派人带着粮食、人参鹿茸皮毛去南方换药材。只要有利可图,多么艰苦的环境都挡不住商队的脚步。几年的经营,如今每年也总有南方的商人来做生意。
他们不走陆路,走的是水路。从葫芦岛上岸再走陆路。
其实要是直接到海参崴才是最快的,但要路过对马海峡,倭寇不好打发。
这些都得徐徐图之,急不得了。
七月初,收春蒜,种秋菜。林染好奇的跟着忙。
这边的蒜长不大,都是特别小的蒜头。收上来就编成串,挂在梁上通风晾干,放在阴晾处能吃很久。
到这时候,就看吧,家家户户的窗外墙上,都挂着大蒜。那个味儿,也能挺够人的。
风俗嘛,也挺有意思。
收完了蒜,重新犁地,上粪肥。种白菜籽萝卜籽。
到了八月。中秋节前后,就是秋收。
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做准备,检修工具啦,修粮仓什么的。
这回到是不用再搬去田间地头看着。收割回来的粮食,都要拉回镇上的。镇上有大的晒谷场,直接打了入仓了。
林染想帮着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