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谁家的过得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基本上去十分亲近的人家过上一中午,早早的就回去了,就怕占了亲戚家里的口粮。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初四,基本上这个时候大家的亲戚都走的差不多了。村子里面也不像城里,没有班可以上,天寒地冻的也没有什么农活需要做,所以闲着也是闲着,那就要找点事情做了。
基本上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有适龄女孩的,都要被踏破门槛了,一家有女百家求,时代怎么变迁这个总不会变。在媒人的牵线搭桥下,双方父母年初的时候把亲订上,等到年中分粮食或者年末的时候办了酒席给两个孩子成了家,双方父母身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
这个时候的农村的相亲可不是以后那种两个人还能接触接触的那种,一般都是双方父母见一下对方的孩子,女方看看对方家庭条件,在媒人的奔波中,谈拢了就订婚,谈不拢继续找下去。基本上在婚前小两口是一次面都不会见的。
村里里面的媒婆一到这个时候简直要比农忙的时候要忙上很多。口碑比较好的媒婆,从年前到年后的这一段时间基本上家里没有断过人,多数都是男方的母亲带上一包点心或者一包糖,条件不好的也会带上一些鸡蛋上门,向媒婆打听一下十里八村的适龄姑娘,然后拜托媒婆给自家孩子说上一门好亲事。
也有少数的女方的家长上门去打听一下十里八村的适婚青年,准备卯足劲给自家姑娘挑上一个好女婿,别管怎么说年前年后基本上都是相亲的高峰期。
王梅在年前早早就去村里出了名的媒人赵大婶家里几趟了,每次不是带上一包点心,就是几个鸡蛋,最少也会拿上家里腌好的萝卜白菜上门。
在王梅的诚意之下,赵大婶也诚意十足的给李元河合计了几个条件合适的姑娘,但是在这之前要先去跟王梅打探打探情况。
所以初四一大早赵大婶便早早的来了李家的老宅,一进门便看到正在扫院子的李元河,在心里点点头,对着李元河说道,“河子,你娘呢?我找他有点事情!”
赵大婶的业余工作是做什么的,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李元河在看到赵大婶的那一刻,心里就砰砰砰的跳着,立马就羞红了脸,指着厨房结结巴巴说道,“我娘,我娘在厨房里面!”
赵大婶见惯了李元河这样的小青年,打趣道,“哈哈,还不好意思了,婶子保证给你说上一门好亲事!”
等到赵大婶进了厨房之后,李元河的僵硬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心不在焉的扫着院子,一会喜来一会忧,脑袋里面都是乱糟糟的,三下两下把院子扫完之后,便回了堂屋,坐在自己往常坐的角落里面发起了呆。
赵大婶先是跟王梅闲聊几句,然后才问道,“妹子,丑话说在前头,一家有女百家求,我的先帮女方家里问你几个问题?”
听到赵大婶这么说,王梅赶紧给赵大婶搬了一个板凳,然后冲了一杯糖水,“赵大姐说的在理,丑话说在前头,省的以后麻烦。”
赵大婶先喝了一口糖水,看了看李家的厨房,李家的厨房修的都比自家的堂屋宽敞,压下心底酸酸的羡慕,“妹子,我首先要问的就是,这河子婚后是住在哪里,是跟元庆一样分出去,还是住在李家的老宅。”
在赵大婶没问这个问题之前,王梅理所当然的认为李元河婚后肯定要住在这里的,他亲爹给他留下的房子都这么些都没住了,根本没有办法住人。
经过赵大婶的提醒这才想起来,李元庆这个亲儿子都搬出去了,李民怎么可能把李元河留在老宅。但是想到李家一排八间的大瓦房,宽敞的院子,心里就不得劲,“结婚之后肯定还住在这里,我累死累活的伺候他李民爷几个,怎么样也得给我一个交代吧!”
赵大婶听出了王梅明显的底气不足,笑笑说道,“都怪我嘴碎,这个问题你先跟你当家的商量商量再给我答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