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科举之路> 第117章 第 117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 第 117 章(3 / 4)

是这些?”安员外郎指着车上的一堆东西问道。

“正是,这些稻种,是要紧之物,所以需劳烦诸位,细细登记。”

接着又说道:“这些稻种,共计六千三百石,这里有两杆秤,是去店铺现买的,再加上户部的,便有三杆秤,称完后再入库。”

“清点完后,还需大家写上名字,一式两份,诸位莫怪,也是因为此稻种太过紧要,所以才得小心些,不然少了一些,我们皆承担不起。”

安员外郎听到唐林的话有些不悦,觉得他

也太过小心了,这些稻种,少一些有无什么关系,但听他这般说,也不好反驳,只得同意。

将稻种运入库房,唐林拿着写有众人名字的单子,又将另一份单子递给安员外郎,又请库房的胥吏仔细看管,当然少不了得给些东西。

随后便去了吏部外衙,递交述职奏章和一些资料。

回到家,同伊娘一起将家里整理妥当,就留在家里等待宣召。

只有述完职后,才可以去拜访亲朋好友。

唐林刚洗漱完,便有内侍过来宣召了,唐林连忙换上官袍赶紧跟随内侍进宫。

穿过宫门,就是各部的外衙了,往里走是宣和殿,官员们上早朝的地方。

不过唐林并不用去那里,而是走到了更里面的政事堂,官家处理奏章的地方。

一进去,里面的大臣齐齐转过头看他,比当初问答时,热切多了。

“下官临海县知县唐林见过陛下,见过诸公。”

泰安帝见到唐林眼睛一亮,每天看着一群四五十岁的老臣穿紫穿红,好久没见到一个穿红袍的郎君了,果然红色就该白皙点的年轻人穿,看着舒服。

“唐卿请起,上次见卿还是在琼林宴,不过三载,卿当真为大宁之栋梁。”

“陛下谬赞,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为臣之责,身为大宁之臣,自是想要成为大宁的栋梁。”唐林作揖,回道。

不得不说,这几年为臣的生涯,还是很不错的,休沐多,俸禄高,面见陛下也不需要跪拜,生命也有保障。

唐林一万次庆幸生在宁朝,要是在清朝当奴才……

“在我眼里,卿已是宁朝的栋梁,如今在政事堂,不必如此拘束,这良种的事,卿能否详细说来。”

“是,官家。同奏章一起送来的,还有几份资料,里面有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田的收成。”

“试验田?”齐尚书反问。

“是的,因为是别国来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有何危害,所以临海县就专门有个庄子试种,那些田,便被称为试验田,专门种植这

些植物。

齐尚书听后,点点头。

“庄子最开始用了五十亩地试种琉国稻种,发现其收成比宁朝的稻种高、成熟时间也短后,便被负责的胥吏报给了下官。”

“这些是第一季时,产出的数量,还是成熟的时间。”

唐林将其中细节一一介绍,特别是耐旱的试验,那次他们并没有浇水,只有雨水,但稻谷的收成还是不错,只是究竟能耐多久的旱,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各部尚书听着,眼睛越来越亮,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如今宁朝的商税高,那就说明种地的人少了,有了此种,就江南几路的粮食便能多产一倍,能养活多少人啊!

“只是,如今只在临海县实验过,一些偏北的地区,可能做不到一年三熟,还需要再试一次,如在上京种植,算其成熟时间。”

“唐卿所言有理,诸卿如何看?”

“既然唐知县已将良种带来了,不若先在上京试种,去岁抄出的庄子里,有几个就在上京,便在那里种。”

“多的,就先分给南方诸府,等到稻种多了,再分到各处。”齐尚书建议道。

“嗯,如此也好。”泰安帝觉得此法不错。

随后,唐林又以市舶司提举的身份述职,在政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