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县衙里的胥吏们极为忙碌, 但他们的精神却很亢奋,状态跟从前的闲散度日完全不同!
先是贴出吏试名单,叫通过吏试的人来县衙各房报道, 由经年老吏带他们一段时间,特别是县衙的各种规章制度, 需要一一讲解, 像是里正、村长这样的, 要听三日,才可以回到镇子(村子)里。
之后是那些抄家抄来的东西, 虽然田地庄子不动,可还有很多古籍字画、珠宝首饰等。
户房将县衙大门边上的屋子空了出来, 将东西放置进去后, 专门贴了告示, 让有兴趣的百姓前来购买。
这些东西,因为是抄出来的,价格比市面上的低了两成,为了防止哄抢, 唐林还规定一人只能买三件。
就算是这样,三天内这些东西就被一扫而空了, 大件贵重的富商大户买走,小东西被县城百姓买走。
所以这几天, 临海县城的百姓跟过节一样兴奋, 碰面就问你买了什么。
像这样的事情,他们可从未遇到过, 以前的知县就算抄出了东西,别说首饰,就是一张纸也不会卖给百姓, 早就让胥吏给刮分了。
至于胥吏,更不用说,在县衙上班就是方便,开门当天,就把自己看中许久的东西买下,就连唐林自己也买了古籍字画,同百姓一样,只能选三样!
那些古籍被抄出来后,就拿到县衙藏书房,由礼房的两位书司带书吏抄录,抄录完后,再将原书籍进行售卖,这样就算日后古籍损毁,也不至于就此消失。
这些东西卖完,一共得银三万余两,若是将这些留下,足以修建半个临海县,但唐林话已出口,决不能随意更改。
于是将银子连同账册封存起来,打算将它们同秋税一起上交朝廷。
其间唐林叫刑房收集禹书事件的证据,找到了当时的村长和村民,毕竟禹二郎抱着一个孩子回来这事,他们都看到了。
写下证词,签字画押后,连带着唐林的文书一起递交给了提学司,至于提学司什么时候回复,这就得看他们的效率了。
如今禹书已经在县衙做了书司,但是他们这一批人,唐林并未马上把他们的名字加入吏籍,说是还需考察。
俸禄照给,但吏籍需要再晚几日,这也是为他们考虑,不然日后退出来也只能会是吏籍,想改也改不回来。
就像那个毛郎君,不对,如今应该是毛里正,就算被人替了里正之职,他还是胥吏,只是没有职务和俸禄。一旦入了吏籍,除了自己,子孙也都是吏籍,就再也变不了了。
这次六房的动作很快,郑主簿写好招人的告示,贴在告示栏上,吏房的乡司通知里正和村长,里正和村长通知百姓,力求让临海县的每个百姓都知道县衙请人当力夫的事情。
户房的人开始物色材料,想要在几家里面,找出又便宜又好的,临海县的富户闻风而动,谁都想在新任知县前面卖一个好,而且集市越早建完,他们就越早能挣到钱。
兵房派人去市集,请百姓将摊子聚拢起来,摆到正南大路的右边,光这样还不够,还要建个大屋子安置人,于是又挪出三分之一来。
那些百姓本来见到差役极为害怕,以为又是来胡乱索取费用的,哪知道只是让他们挪个地方,而且,动作也不粗鲁,便大着胆子询问,才知道是唐知县要修整集市。
工房更不用提,虽然有了集市图,但究竟要怎么造最好、最结实,还是要看他们的,特别是内里的格局、大小,走道的尺寸,得一一商讨过才行。他们抽空还将架子打好了,放在县衙大院里,只等集市图挂上去。
至于那幅图,唐林拿回去后,想要日后会挂到县衙大院里,就又重新修饰了一番,将上面的东西画的更精美了,各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