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钱乃是美政,决定明年在临渠乡推而广之。”
不得不说,第五里筹办的义仓、义钱确实给里民、族人带来了利好。
义仓在去年冬天和青黄不接,粮食吃紧的时候,起码救了里中三户人家的性命。
而更显著的效果就是,里民们可以先借义钱应算赋之急,不必忙着在八月份将粮食贱卖出去。若苟到入冬甚至是青黄不接之际,将陈粮高价出手,能赚它几倍的钱,再将所借补上不迟。
至于盐铁,也不必花大价钱挨宰。且不说农具可以从大宗借用,第五伦这官可不是白当的,早就有了渠道。加上第四咸在河东那边有关系,甚至还能得到批发来的廉价盐,再平价分予族人。
总之,义仓、义钱给第五里整体带来了极大利好,扶助亲戚还得到郡中称赞。张湛便看上了这点,声称若能让天下效仿,第五伦功绩将不亚于宣帝时推行常平仓的大司农耿寿昌,升官指日可待。
第五伦却不喜反忧,力劝张湛,应该缓一缓,切勿急躁。
张湛觉得他在故意拖延,以为第五伦不愿分享成功经验,可实际上,第五伦还真不是敝帚自珍。
“张君,我听闻天子恢复井田,最初是在封地新都国试行,据说时有嘉禾之祥,举效不错,遭翟义反虏逆贼而止。”
“于是到了始建国年间,便将王田私属令推至全国,敢问张君,如今这国策推行得如何?”
当时张湛就沉默了,还能如何?名存实亡呗。
占田超过八顷必须分地给邻居这荒唐命令,因无法落实而被叫停。土地奴婢不准买卖还在坚持,虽止住了关内豪强的兼并欲望,但也让农民借不到贷,连卖身都没法卖,许多人被逼上绝路——这是张湛的看法。
义仓、义钱和看上去很美的王田私属制一样,小规模实行尚可,一旦强行铺开,非但不会给本郡农夫带来利好,反而是场灾难。
因为要让这举措不害人,要求实在太高。
首先得有一个像第五伦一样,不图功利只为赚取人心的宗主,无偿为义仓义钱补齐缺口——能甘之若饴做赔本买卖的,若不是野心家,就是真圣人了。
其次,这宗主还得颇具威望和信誉,能推行严格的监察制度,避免监守自盗。
少了这两点,所谓义仓义钱,不过是给众人加了一道苛捐杂税。第五伦闭着眼都知道,最终肯定会整出“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种缺德事来。
在第五伦力劝下,张湛勉强答应暂缓,但还是要推行。
明年,也就是地皇元年,以临渠乡为试点推广;二年扩大到长陵县;三年到列尉郡;四年上报天子,让整个关中效仿;五年扩展到全天下……
第五伦心中却暗想:“这大新,还撑得住五年么?”
他也不劝了,一口应下,正好借着张湛这虎皮,强制临渠乡诸第将义仓、义钱搞起来。
各家根据人口、家财给宗主第五伦交钱,由他授权亲信族人管理。
这就是变相地向各族收税了,众人面面相觑后,还是答应了。毕竟第五伦也表示,若能如此,从下个月起,各家都可以推荐一到三名孩童来义学免费就读。
义仓因为是粮食屯储占地方,故在各里分别设置。
第七彪支支吾吾地表示,义仓可以接受,但可否在借时,收取一定的利息,不多,就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以下,各家自行定夺。”
第五伦道:“且隔年不还才准收。”
就让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计较吧,最后人心收归于他就好。
这是他将临渠乡诸第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想起这个第五伦就火大,给各族分享了曲辕犁和豆谷间作,结果因前者更适合小农的小片耕地,所以诸第兴趣不大,基本没推广。
从今年种麦开始,第五伦要加派人手去各里监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