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安勤读书、有能力,但唯有在此时得到了官方肯定的结果,心里才能完全放松,因此纷纷向文靖安恭喜,陈三娘已经在张罗晚上带文靖安去吃顿好的。
当然了,对文靖安来说这只是过了一个小关而已,因为第一场的案首还不能说是案首,只能说是暂时的第一名,整个县试一共有五次考试。第一场考完之后还要继续参加后面四轮的覆试,第一场叫做头场或者正场,最后一场覆试便叫做末覆或者终覆。县试的最终成绩是从正常到终覆这五场之间取平均值。
按照规定,第一场考完之后,榜单上的前一百五十人可以继续参加覆试,本次县试实际上一共有三百多人参考,这便意味着第一场淘汰掉了至少一半人。
这些文靖安自不去管,得知了正场成绩之后,他就该准备覆试了。
很快,发案之后的第二天,第一轮覆试便开始了。
覆试流程与正场并无不同,文靖安还是分到甲二十二那个位置,不过这一次进场就不需要再等那么久了,因为参考的考生从三百多变成了一百五十人,足足少了一半之多。
只是覆试的内容有所变更,贴经和墨义题都没有了,变成了两道四书文,一道试帖诗。
这两道四书文便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截搭题。
题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这读起来令人莫名其妙,需要回归到原句才能理解其意思。
这题目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道题目就是把孔子说的前后两句话搭在了一起,且把后一句话的“敏以求之者也”给截掉了,这还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截搭方式,有的甚至能把《论语》和《中庸》两本书里面的句子搭在一起,久而久之分出了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隔章搭等等诸般匪夷所思的截搭方式。
从长远来看,考官为了避免重复出题,且又只能在四书里面找题目的情况下,这种畸形化的方式肯定不能避免,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固然不可取,但在这时具体的现实面前,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不过凭良心说,王所思出的这道截搭题还是很凭良心的。
因为这道截搭并没有出现那种人头蛇身的情况,让人半天摸不着头脑,找不到切题思路,这道截搭题和原意相差无几,只要熟读《论语》都能知道他的意思——: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当然,王所思将后面的敏以求之者也截掉,后一句的回答重点就要放在“好古”上面,文靖安很容易就联想到学习古代先圣大贤,效法古人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然后再扯到当今皇帝有古贤君风范,自己则要学古贤臣匡佐君王,创造盛世大业之类,那么这篇八股文便算是切中要点了。
除了这篇截搭之外还要写另一篇四书文和一首试帖诗,文靖安全部写完仔细检查之后,时间也到了申时(15:00),那么重复第一场的流程,举手交卷,领取供单走出考场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
由于初覆考生少了一半,这次两天之后就发案了,不出所料,文靖安仍是案首。
接下来的二覆、三覆越来越简单,二覆一道四书文,一首试帖诗;三覆只考一道四书文,相对应的,考生也越来越少,三覆结束的时候,文靖安特意看了一圈,大概只剩五六十个考生了。
三覆的成绩出来之后就是最后一场终覆。
这一场覆试不考四书文,也不再看重成绩,而是由主考官王所思亲自“面试”,要求考生当着他的面和一众监考官背诵《圣谕广训》,亦即本朝皇帝颁布的要求士子官民传诵的训诫。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