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晋江独家(5 / 6)

这股子土匪很狡猾,路过村子之后又杀了个回马枪。亏得族长大人很有经验,说啥也不让村民们回去。说宁可在野地里喝西北风,也不能把命搭上了。

可这七天实在是太难熬了。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因为走得匆忙都没带多少粮食。再说,在漫野地里白天不敢生火冒烟,怕惹来了土匪。半夜里即便弄点吃的,也是在背风处的土坑里,四下里都遮挡着,生怕那火光被人瞅见了。

姜茂山一家也不好过。亏得椿芽炒了一锅炒面带着,饿了就吞一口垫补一下。还有那半口袋玉米粒子,趁着天黑爆一爆,闻个香气儿。可即便如此,时间长了也撑不住了。尤其是姜老太太受了点风寒,咳嗽不止,气都喘不过来了。

到了第七天,村民们饿得头昏眼花,浑身无力。

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是新四军独立团来了,土匪们一听就吓得跑了。村民们精神一振,立马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椿芽也是第一次听到独立团的番号,激动不已。

这是活跃在省界一带的抗日武装,是由游击支队发展起来的。虽然在姜家湾一带尚未出现过,可在后续的史料中却有着记载。

“独立团赶走了张大杆子……”

这是姜家湾的老百姓对新四军的最初认识。虽然从外面回来的客商也提到过,说是省界那边有一支抗日游击队,打起仗来很是厉害,还专门为老百姓说话。可谁都没有亲眼见识过,以为只是传说而已。这一下,独立团可是立了威了,要知道县保安大队有千把人,还有**驻扎在那里,可对土匪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横行乡野。现在,有独立团给老百姓撑腰,那土匪就不敢轻易冒头了。

回到村里后,村民们念着独立团的好。只盼着这支队伍能再次出现,好灭了那股土匪的念想。

*

霜降之后,天气冷了起来。

姜家湾一带,虽然打了点粮食可日子依然不好过。这场饥荒持续得太久了,老人们熬不住就陆陆续续地走了,一些小娃娃也饿得皮包骨头,发育不良。

姜茂山家,靠着地窖里的那点粮食勉强维持着。

到了农历十月二十五,姜徐氏生下了一个男娃。椿芽又多了弟弟,爷爷给起了个名字叫二林。虽然二林生在饥荒年代,可哭声倒是挺嘹亮的。李神婆过来瞅了瞅,说:“这个娃娃是椿芽招来的,可要念着椿芽的好啊!”

姜茂山一向心疼闺女,也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可姜长福却品出了意思。他跟茂山说过日后舍不得椿芽受苦,要给她招个上门女婿。可现在二林出生了,椿芽这事咋办?

村里跟椿芽一般大的小闺女,大多都说了人家。等到成年了,就要出嫁了。可椿芽呢,却不想出门子,说去人家家里当小媳妇就是个吃苦受累的命儿。那时娃娃们还小,一半是玩笑话,可真到了事上只怕就不能随着心意了。

椿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她既为家里感到高兴,又有点担心。现在是民国时期,封建意识颇为浓厚,广大妇女儿童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像她这样的农家姑娘,出嫁了就是吃苦受累,要想不受委屈还是留在自己家里比较好。

她想,无论如何都得熬到解放,那时讲究婚姻自主,妇女翻身得了解放,她也有了更好的选择。

*

进入腊月之后,天气愈发冷了。

相比起去年,今年冬天可谓湿润。一连下了几场大雪,整个田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干涸的大地被雪水滋润着,这也预示着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场饥荒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冬天了。

姜家湾的村民们饿得是见啥吃啥,树皮、草根子只要是能挡饥的都塞进了肚子里。因为饥饿,体弱的大都躺倒了,一动也不想不动。那些当家的就去地里踅摸着,如果能翻出几块烂红薯,那就是得了宝了,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