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果果分了两个,她跟明瑜还有阳阳一人吃一个,壮壮还在喝奶就免了。果果很懂事,自己吃了一个就把剩下的那个装在小网兜里给了阳阳,让他挂在脖子上玩。结果,小家伙毫不客气,三下两下就塞进了肚子里,就像老虎吃了个马虾。还拍拍肚子,跟妈妈说:“妈妈,鸡蛋可好吃了……”
.
看娃娃们馋成这样,椿芽更坚定了养鸡的决心。
.
她写了信,跟爹娘询问孵小鸡的技巧。又去部队上的养鸡场参观了一圈,还逮着后勤班长仔细地问了问。她想,到时候拿着生鸡蛋来换,鸡场里有那种带圈的鸡蛋,是受过精的,只要温度适宜,一定能孵出小鸡来。
.
生日过后,椿芽收到了一个包裹。
.
这是从老家寄来的。她打开来,见里面包着几双棉鞋和棉袜子,都是娘做的,有给果果和阳阳的,也有壮壮的,果果的鞋子里还夹了一张便条,说:“果果的生日,姥姥一直记着呢,不知道能不能赶上?”
.
椿芽让果果试了试脚,大了两码。就给她垫上棉垫子,再往前面塞上一团棉花,就合脚了。阳阳的鞋子也偏大,她知道娘是想让娃娃们多穿两年,大了总比小了要强吧?这些在市面上可买不到,省了不少事儿。
.
齐明瑜见了,就说:“椿芽,咱那布票还有剩余的吗?攒在一起给家里捎回去吧?”
.
“好……”椿芽答应了一声。
.
这边的布票也很紧张,怕是没有剩余的了。不过,那几件旧军裤改一改倒是可以给大林和二林穿,那样也能省一些布料。
.
*
一转眼到了月底。
齐明瑜也迎来了三十五岁的生日。
.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椿芽做了一锅玉米面发糕,黄澄澄的,宣呼呼的,冒着热气。她用刀切成了长条,再分成了四方块,一块一块的,就像蛋糕一样。果果和阳阳都爱吃这个,说妈妈做得发糕可好吃了。齐明瑜也觉得这味道比伙房里的好,就一边吃着一边夸着,说椿芽的手艺在部队上都是数得着的。
.
椿芽抿着嘴笑着,也有些得意。
.
说起做发糕还真有一绝呢。最初是打伙房里传出来的。自下半年开始,部队上定量虽然未减,可细粮少了粗粮就多了,每月除了一点细米白面就是黄澄澄的玉米面。这玉米面用来蒸馒头、塌饼子、打面糊糊都行,就是吃多了拉嗓子眼儿。后来,伙房里的大师傅就想了个点子,用玉米面做发糕,看着又宣堆儿又省粮食,口感也好。
.
这开了头,家属们都跟着学。说起来做发糕并不难,可要想做出水平来却绝非易事。为了掌握这门技巧,椿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经过一阵摸索,她觉得做发糕的手艺只是一方面,口感的好坏跟食材有很大关系。从粮店里买回来的玉米面很粗,吃起来还有些碜牙,这就影响到了口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用细箩过了几遍筛子,把粗粒子分出来熬粥,细面做发糕或蒸馒头。这一下口感就好了许多,尤其是那发糕吃着宣呼呼的,一点儿也不碜了,还带着丝丝甜味儿。
.
祁苏彦吃过一回,是赞不绝口。就跟她学了这个窍门,回去后让柳怡军也试试。可柳怡军做饭的手艺却不咋的,那发糕愣是没发起来,口感就更谈不上了。英子想吃发糕,祁苏彦就跟椿芽打了招呼,说:“书婷啊,以后再做发糕给英子留几块啊,这个比伙房里做得还要好吃……”
.
见大家喜欢,椿芽逢到做发糕就给祁苏彦送过去几块。也趁热给江大姐送过,让她尝尝自己的手艺。江大姐说:“老陈就爱吃这个,一口气能吃好几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