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星大最近感到不安。
太平静了。
“乌鸦们”的日常波澜不兴到反常。
除了安室透的敌视,他没有遇到任何底层成员应有的困境。
没有试探,没有压榨,仿佛实验室中辗转生死的经历发生在前世。
新出现的金发女人如同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在埃斯维因的生活中,好像从来没出现过。
日常出入训练基地,诸星大察觉到周围的气氛越发压抑。
参训面孔不断变动,顶头干部出现频率变高,暴力器械储备增加……种种迹象表明,组织即将掀起风暴。
外围成员不免骚动,有人选择明哲保身,有人想要搏命一拼。
诸星大想趁机探究,却找不到不安的源头。
他按捺急躁告诫自己:优秀的猎人要有足够的耐心。
趁着风暴尚未掀起,诸星大趁安室透忙碌的时候,外出和上线接头,拿到了埃斯维因的资料。
略过猜测,先翻看证据部分。
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上,黑发黑眼的女孩儿面容稚嫩,晶亮的猫眼浑圆,姓名栏写着浅间弥祢,年龄栏清楚写着十三岁。
再往后翻,正如他的猜测,FBI曾给埃斯维因发放过offer,那年她只有十六岁。
诸星大拧紧眉头,从头开始看。
浅间弥祢,十八岁,生于1972年日本长野县,亲生父母双亡。
因年代久远,纸质档案损毁,父母二人身份已不可考。
她一岁被归于社会福利机构,很快被浅间夫妇收养。
浅间夫妇,卡拉公司普通职员,因为女儿卓越的科研天分,在集团内地位火速上升,现旅居美国,在卡拉公司海外担任中层职务。
纸面上,夫妇二人的经历平平无奇,看不出什么漏洞。
诸星大点燃香烟,闭目思索片刻,将视线停留在浅间弥祢留学美国期间的官方记录。
十三岁,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
何其才华横溢。
可为什么是哈佛大学?
哈佛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有些学术地位,但那远比不上它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成就。“乌鸦”究竟出于什么考虑,才会将它的心腹人才送入那里,而不是选择更好的霍普金森、斯坦福或者麻省理工?
诸星大开始回忆哈佛大学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成就。
1962年,DNA双螺旋结构,诺贝尔奖。
1980年,DNA测序,诺贝尔奖。
视线下移。
浅间弥祢的老师一栏,赫然填的是1975年诺贝尔得主的名字,杜尔贝科。
他深吸一口气,辛辣的烟草味充斥肺部,带来清醒的力量。
烟雾缭绕中,视线继续下移。
十三岁,未成年日裔,家境平常,成绩却过分优秀。
诸星大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的校园生活一定不是一帆风顺。
果然,在浅间弥祢十四岁的档案中,他看到了波士顿警方内部记录。
警方资料详细记录了一个波兰裔帮派家族的衰败和灭亡。
悍然动手的是非裔帮派,起因则是非裔帮派首脑之女。
那个可怜的女孩儿被人在街头掳走,几天后她被人发现时,已经是一团面目模糊的烂肉。非裔帮派的首脑几乎发狂,找到罪魁祸首后立刻血洗了那个帮派家族——连着整个波兰裔社区一起。
猝不及防的波兰裔帮派全灭。警察在最后才姗姗来迟,收拾火并后的烂摊子。
而浅间弥祢,正是废墟现场被发现的可怜的幸存者。
诸星大咬着烟蒂,发现不止一处疑点:
那个波兰裔帮派的生意是以人口走私与贩卖为主,但他们一直以来很少对本地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出手,对浅间弥祢出手尚可以说是因为她是生面孔,但他们为什么敢对死亡的少女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