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碗再次回头,嘴角微翘,“您放心,要是有事,这次,我定会像护怀善一样地护您,您莫担心。”
说罢这句,她就提裙走了。
这次她说的护汪永昭的话,是真心的。
她从不仁善,对不起皇帝赐她的那仁善两字,但为了汪永昭这些年为她做过的那些事,为了这三个节镇已上千户的人家,更为了家中的三个儿子,要是真到了不可以收拾的地步,她也可以自刎于皇帝,自刎于朝廷面前,堵住那些嘴。
当年她绝不想死,哪怕汪永昭死了她也不想,那时,她万万没有料到,她会跟汪永昭走到这步。
无爱,但有那情义在。
四月的边漠刮来的风不那么凛冽了,张小碗感受着脸上轻柔的微风,抬头看向蓝天,边走边看着。
等出了长廊,到了后院,萍婆子迎上了上来,张小碗朝她说,“这风儿啊,暖得多了,稍会,你且和我收拾些夏日的轻衫,改明儿,我们回京中一趟。”
“回京中?”萍婆子愣了。
张小碗轻吁了一口气,“老太爷,老夫人齐齐去了。”
说罢,转头往几位先生的院子那边看去,对萍婆说,“我们去走一趟罢。”
萍婆子应了是,过来扶她。
张小碗转头看她,“这几天身子骨怎样?”
“甚好。”
“昨日那药还吃着呢。”
“没事,丁大夫说了,多吃两剂断一下根。”
张小碗轻弯了一下嘴角,走了一会,叹道,“那便跟去罢,路上有不适就说。”
萍婆风寒了几日,她是有些不放心。
“是您才替我这奴婢才操这份心,”萍婆子淡淡地说,“就是个风寒,往日那时,就是烧着又如何,该干活就干活,哪还像您似的,让我歇着还让人伺候着我。”
张小碗摇摇头,“那时年轻,到底是不比当年了。”
萍婆子沉默了一下,低头低声地说,“可不是么。”
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在边漠呆了几年,当年在他府里的岁月就跟上辈子似的。
回去那京中,现下也不知变成什么样了。
萍婆子抬起头,看着夫人那安然无忧的脸,波动的心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晚膳时分,知晓祖父母逝世,汪怀慕哀声地叹了口气,七岁的孩子竟像个大人一般掀袍跪下,对着远方磕了头,嘴间道,“望祖父,祖母安息。”
说罢起来,又朝汪永昭与张小碗作揖道,“爹爹,娘亲节哀。”
张小碗拿帕掩了嘴,朝汪永昭看去。
汪永昭怀中还坐着怀仁,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对他道,“坐回来用膳罢。”
“是。”
当晚,张小碗哄了两个小儿回到屋中,与萍婆与八婆收拾衣物,没多时,父子三人的箱笼就已收拾好了,张小碗也为自己挑了一箱素色的衣裳,就连那裙底处绣了浅红小花的白裳也没拿,全挑了素色的。
亥时汪永昭从后院回来,张小碗又拉了他到桌前,把他们离开后,府中人的安排商议了一下。
大仲他们带着走,留下闻管家,再到管事的里提一个上来暂代二管家位置。
张小碗的安排,汪永昭没有异议,他也知晓,暂提上来的是张小碗找来的人,也是他命人去刨过祖上五代的人,可以信任。
夜间沐浴过后,张小碗就沉沉睡了过去,看着她睡得安宁的脸,听了她一阵的呼吸,汪永昭才歇了灯,偏过头,在黑暗中看着她的脸。
看得倦了,想得累了,他这才闭眼。
有了怀仁后,他已经不再怎么想她偏心她大儿的事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她为着她的大儿操心,但直至今天他才明了,他其实一直都想让她更贴近他的心一点。
再贴近一点,她会为他哭,也会为他笑。
那时,该有多好。
怀善的信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