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决定先去姚村。
王亮也要一起去。
杜玥同意了,毕竟是一个学校的学弟,跟她说话肯定比别人说话要实在。
而这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半,按照王哥的说法得两个小时才能到姚村,而且路上比较颠簸。于是先就在镇上稍微的休息了会儿,杜玥也让人给王亮家里打了声招呼,说是王亮陪镇上的领导下乡去了。
一般这种借口,村里的百姓听了只会高兴。
镇,县的领导也看出来没法拖延。
上边的惹不起,这位也惹不起啊!
这位杜总来这边支教是一回事儿,最重要的是杜总说了,等回头考察之后,会在县里投资。
钱,对下面的县镇来说,真的很重要。
还是原来的三辆车,离开镇子,往姚村的方向开过去。
路上都是黄土。
所谓的车子能开过去的路也只是碎石子铺的路。
颠簸起伏的比从县上往镇上开的一路上要剧烈的多。
这个季节应该正是万物碧绿的时候,可路上看到的绿树还是很少,沿路看到的地里也种着庄稼,有玉米,棉花等等,大都是耐旱的品种。
“多亏前几天没下雨,要不然想要去姚村都去不了。”
“不过那个村子也不算小了,旁边三个村子的孩子都在姚村上学。”
“其实我也就是说说,姚村距离远了点儿,路上不太好走,其他的都还好。”
“……”
一路同行的王哥开始圆场。
杜玥笑了笑,没说话。
她坐火车过来的一路上,看到火车路边上刷着很多的宣传语。
什么“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要想富,多养猪。”等等。
这些宣传语,上辈子她也见过,当时只是笑的不可开支。
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个时代的特色。
哪怕是这个时代看上去很对的一句话,可能过十几年就已经不适用了。
就像是“少生孩子”的话,在二十年之后恨不得人人都生两三个,可太多的人是真的生不起。
不过“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二十年后还是通用。
只有道路通达,商品的流通才会更快捷,让社会生产力充分利用,促进流通,这是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
所以看姚村怎么样,只看“路”就能看的八九不离十。
在开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三辆车停下来。
前面有座不大的山,正好挡住,山上只有条羊肠小路,只能骑自行车过去。
好在早有准备,从车上搬下来几辆自行车,几个人骑着车子上去。
杜玥的车子是早先在首都买的山地自行车。
即便路途颠簸,骑上去还不算太费力。
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在山上弯弯绕绕,经过一条小河,几个人抬起自行车,杜玥的车子是王亮给抬的。
别人不是没这个心,而是骑这段儿已经够累的了。
只有王亮年轻力壮。
“谢谢。”杜玥说。
王亮擦了把汗,脸上比先前还红了些,“不用,前面还有十几分钟差不多就到了。”
刚才他们就看到了山下的村子,也就是姚村。
只是从山上看着近,真走起来,还真不是想的那么近。
杜玥也松了口气。
也多亏了这些年在学校她一直都在锻炼身体,不然她还真吃不消。
上山难,下山就容易的多。
虽然坡度陡一点儿,可骑着车子飞驰下来的感觉还是很不错。
从小山上看姚村,就像是个没多少户人家的小村子,可到了姚村跟前,才发现这个村子并不小。
姚村在一个小土丘上,三层的盘旋,基本上都住在窑洞里。
窑洞外面也有几幢房子,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