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3 / 3)

时求助于朝廷的东瀛了?几个朝臣不吱声了,东瀛那边的人人品怎么样,谁也不敢保证,倭寇当年上岸,造成的惨案现在还有人记忆犹新呢!谁会相信,东瀛日后一定会保证一直恭顺呢?

当然了,徒景年还是安抚了一下朝臣的,东瀛那边不是向往中原文化嘛,隋唐的时候还派了什么遣唐使跑过来学习的,宋朝的时候,跟中原也有很多的往来,常年有人过来学习文化知识。如今呢,不要他们上门学习了,朝廷这边出钱,在东瀛建立书院,再印刷个几船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本,请那些德高望重,学问高深的大儒亲自去东瀛教化一方,好让他们沐浴在上国文化的光辉中。日后,若是真的因为文化的熏陶入华夏了,那自然也就不是外人了,咱们也就没必要防着你了不是吗?

对去东瀛那边教化一方,却是没多少人乐意,就像是在大晋这边,没几个乐意去云贵西藏之类的地方教化一方的。徒景年也不是真的要找什么大儒过去,因此,不过是叫那些候补的学政或者是国子监翰林院之类地方的候补官员过去,跟支教差不多了,干个几年,回来就能转正,没准按照你的成绩,还能升个一级两级的,有了这样的好处,自然许多人跃跃欲试了。更有人触类旁通,东瀛是藩国,朝鲜、茜香国、瀚海国、安南之类的地方也是藩国嘛,咱们不能到那些地方也建立书院吗?

徒景年顺手就将这事交给了礼部和鸿胪寺,你们去跟那些藩国的人交涉吧。官员也是人,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不会作的,如今看到了利益,一个个踊跃无比,接下来就是施展三寸不烂之舌,将那些常驻的使臣们说得一愣一愣的,有的直接就命人传信回去,说了天朝想要在自家的地方建立书院,教化当地百姓的事情了,大多数藩国对此其实是乐见其成的,他们往年还得派出贵族子弟跑到长安这边的国子监上课呢,如今不用跑过来,在自家领土上就能学习天朝上国的文化,双方都省事啊,因此,皆大欢喜。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