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2 / 3)

就成了倒数,虽说不是倒数第一,也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那个缺了考,人家的才能不在格物上,而是在刑律上,早就把大晋律背得滚瓜烂熟,直接申请去刑部了,据说考了个很高的分数,刑部那边已经发了话,要留他做个郎中了。

成绩一出来,工部的主事简直是喜出望外,总算可以将这家伙踢出去了,果然,很快,旨意就下来了,考试不合格的,一律清退,暂时候补,好好学习,以观后效,贾政就这么被踹回家了,他一向最好脸面,回家之后就称病不肯见人了,倒是惹得一向看不惯他的贾赦一阵冷嘲热讽,回头就被史太君骂了一顿不知孝悌,灰溜溜回去了。

跟贾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琏,贾琏之前跟王熙凤成婚的时候,就在王家的运作下,捐了一个同知的虚职,这次遇上这般机会,贾琏壮着胆子跑过去求了王子腾,将这个同知的位置挂到了户部那边,然后跑去考试了。贾琏一向对数字非常敏感,论起敛财经营的手段来,王熙凤可比他差远了,起码王熙凤只知道放印子钱,贾琏却知道在外面找些产业贴补自己的私房。因此,读书其实挺糟糕的贾琏居然在算术上很有些天分,顺利通过了考试,王子腾在问过他不嫌官小之后,便给他在户部补了个六品的官职。虽说官位不高,但这是实缺,不是虚职,贾琏很是扬眉吐气了一番,很快走马上任了,倒是又让得知消息的贾政气得要吐血。

徒景年也没管这些小事,反正这次考试影响的不过是各部的小官,这些人的名字,徒景年都未必知道几个,不过随之而来的会试恩科,也已经落幕了,那些即将成为天子门生的读书人将会成为第一批参加官员入职资格考核的人,这次如果弄得好了,日后将会成为定例,一直持续下去。

作为徒景年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殿试,礼部的人对此严阵以待,不过徒景年却没有太大的想法,还是那句话,他不缺能用的人,何况,他也不觉得,那些策论写得花团锦簇的人,真的能把差事做好。历朝历代,那么多状元榜眼,又有几个真的做出了什么实际成绩,有什么显眼的政绩呢!

因此,徒景年也不过是叫礼部那边拟了一批殿试的题目,随便抓阄选了一个,就等着殿试开始了。

承庆帝在的时候,有两次殿试就带着徒景年,不过也就是扫了一眼,徒景年对此并不陌生,一众穿着差不多半新不旧的单衣的士子,一个个头也不敢抬,在下面奋笔疾书。徒景年稍微观察了一番,这些士子年龄还是很平均的,并没有什么年纪比较大,已经花白头发的老人,也没有过分年幼的,最年轻的看着也有二十来岁了,年纪最大的,也就是四十多岁。这也是本朝的一个潜规则了,秀才也就罢了,为了几十亩地的免税免劳役的权利,或者是一些别的缘故,多有一些白头的老童生还在坚持奋战的。

但是到了乡试,五十岁以上的新举人都很少,毕竟,举人其实就可以授官了,当然,这也得看情况,比如说开国那会儿,压根没什么合适的官员,哪怕只是个秀才,也很有可能捞个官做,或者说,这个举人背景比较雄厚,一般也能够混个八/九品的官做,不过要往上,就艰难很多了。那么多的官位,进士还不够分配呢,哪轮得到举人。若是取了一个五六十岁的举人,刚刚给他授了官,事情做到一半,他挂掉了,这剩下的事情怎么办,责任谁来背!进士更是如此,你弄个七老八十的人过来,就算中了进士,你这是想做官呢,还是直接想致仕啊!因此,为了不让有限的资源浪费到一些干不了什么事情的老年人身上,从乡试开始,就要筛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考生,以保证未来官员都是新鲜的血液。

徒景年也没有下去巡考,给他们增加压力的意思,在坐了一会儿之后,就悄悄离开了,御书房那边还积压了一些政务需要处理,他没空在这里跟这群未来的官员耗时间。

直到听一直在太极殿那边守着的高振回来禀报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