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送来了一缕笛声,轻快,活泼,如雀鸟啼鸣。见裘怫有侧耳聆听的意思,娇鸾就配合的停下了脚步。
裘怫只听了一小段,那笛声便已到了尾音,随之而来的是几声娇笑,夹杂着赞美之声,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她对娇鸾道:“前面,就是待客之处了吧?”
娇鸾垂首应道:“正是,我家姑娘说今日天光晴好,风送和煦,园中景致正当时,宜于开阔处呼朋唤友共赏春光,因此便将待客之处订在了照影轩中。”
裘怫点了一下头,示意她继续引路。
既名照影,便当临水,果然,又走了一段小路,拐过两个弯,视野便蓦然开阔起来,就见前方有处池塘,杨柳绕岸,湖石参差,一座水榭横亘其上,四面竹帘高高卷起,里面的情形一目了然,有三四个少女或坐或站或倚栏,身边各自侍立了一两个丫环。
此时倚栏观景的那个少女,已是看到裘怫几人绕着柳岸而来,便笑道:“快瞧,又来一位,我瞧着面生,你们谁认得她?”
那或坐或站的少女随声也望过来,却是无一人认识裘怫。
倚栏的少女便又笑道:“这却怪了,怎的四姐竟邀了位咱们谁都不认识的人来,你们几个且坐着,待我去问问。”
说着,她便径自从水榭里跑了出来,正将已经走近的裘怫堵在了入口处,也不让门,却是先上上下下将裘怫从头看到脚,目光看似无礼,偏笑容却真挚热情,倒教人生不起气来。
裘怫素来是沉得住气的,见这少女约摸十二三岁的模样,比自己年长些,就主动福身一礼,道:“裘二见过这位姐姐。”
那少女也不差礼数,立刻回了一礼,方笑道:“我是杜灵灵,行六,杜微微是我的族姐,她还未到,我替她迎客,裘二妹妹快请进来……哎,你是姓裘?我想起来了,你们家正与承恩侯府议亲呢对吧。”
杜灵灵既然被杜微微请来替她招呼客人,自然知道今日客人的名单,裘怫一报上名,她就知道是哪家的,最后一句,其实是说给水榭里其他人听的,毕竟眼下京中传得最热闹的几桩亲事,头一桩是四皇子妃花落孙大学士家,第二桩就数承恩侯世子的亲事了,裘家也因此在京中有了话题度,尤其是裘家主母还是忠毅伯府出来的姑奶奶,而忠毅伯府又跟魏国公府闹了些丑闻,虽说最后被遮掩过去了,但苏元芳在上元夜落水被男子抱住不放的事,看到的人实在太多,总归说出去不好听。
再加上裘怫管着的闺学,在年前年后也刷了一把存在感,所以如今京中不知道裘家的人,还真没有几个。
果然,杜灵灵才把裘怫让进了水榭里,那原本坐在桌边的少女便起身走过来,与她对行一礼,才笑着拉住裘怫的手,将她按到椅子里,道:“且让我瞧瞧,以十岁之龄便能打理一间闺学的小巾帼究竟是个什么样儿?”
裘怫被她说得面色微红,忙又站起来,却又被那少女按住,道:“别见外,我家三妹就在你家闺学呢,这才学了几日闺仪,做人处事便眼见着有了规矩,再不毛毛糙糙的。”
她这样一说,裘怫就心里有谱儿了,道:“原来是林二姐姐。”
闺学里,只有一位林家姑娘是行三的,她有两个姐姐,长姐已经出嫁,所以眼前这位自然就是林二。这林家虽不是什么官宦世家,但林老爷却是精通音律,尤其擅长管乐,后来就成了宫中乐官,家学渊源,想必先前她听到的笛声,便是出自这位林二姑娘之手。
林二拦着她转了个方向,正好面对着并肩站在一起的两个眉目完全一样的少女,道:“她们是东宫柳舍人家的,姐姐叫柳清,妹妹叫柳眉。”
裘怫见这对双生姐妹与自己年纪仿佛,却不知谁长谁幼,忙上前一边见礼一边论了序齿,然后便苦笑着叫起了“柳大姐姐”、“柳二姐姐”。没办法,谁让她生在十月,这月份小了些,柳家姐妹是七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