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的问题,想法, 虽然暂时还只是个想法, 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主张, 也不可能立即获得上层的支持。可毕竟思想得到了认同, 在彼此在心照不宣下,建立了相同的目标,这已经是个不错的进步。最起码阿玉知道, 通过面前的这几个人, 他的这些担忧,这些想法必定会被一层层的递送到上头,特别是曹魏上层。毕竟直接面对北狄威胁的就是他们。
虽说如此一来,若是北面提早重视人丁等问题,很可能拉大三国间的差距,甚至有可能让这司马家更早的夺权,更快的一统天下,可对阿玉来说,谁当这个老大并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早些恢复元气才是他更看重的,最多等着这些人走了之后, 他在往顾雍那里送个信就是了。
与此同时, 也正是阿玉这种忽略曹魏和东吴关系, 只关注百姓民生的举动, 让他和几个北方来客关系瞬间亲近了许多。在山涛安排了手下去阿玉家那些依附来的百姓建房子处,学着怎么做火炕的时候,还被阿玉邀请, 去看今年山下佃户根据阿玉给出的农事步骤耕种下的土地。
如今已经是初秋,田地里的粮食作物已经结穗,对比一下新式耕作和边上旧式耕作的作物生长状态。即使是对农事不怎么精通的,也已经看出了区别。
“这些真的是一起种的?时间上一样?”
王祥小时候日子不好过(不然也不至于自己钓鱼去对吧。)所以对于田地,他比另外几个更熟悉些,不过是对比着看了几眼,就估算出了大致的差距,也正是这样的认知,让他十分的吃惊。忍不住一个劲的问阿玉,这种植时间的问题,而在得到阿玉肯定的回复之后,更是瞪大了眼睛,有点哆嗦的说到:
“这若是。。。最起码增加三成出息,天啊,一亩地三成,那若是一百亩,一千亩,这。。。秦郎君,请受我一拜。”
说到后来,王祥整个人都肃穆起来,二话不说先给阿玉行了一个大礼,在阿玉快速的扶起他之后,又慎重的说到:
“重农保民,可昌天下,这道理流传千百年,可真正放到心上的却寥寥无几,便是历代帝王也重形而不重质,天下才俊做到这一步的更是不多。秦郎君心忧天下百姓生计,竟是做到了如此地步,此举,比秦汉之时农家亦不少让。该行礼啊,王某代天下众生拜谢。”
代天下众生?阿玉有点牙疼,这也是阿玉每次到古代都觉得黑线的地方,这些士人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世界精英,总是喜欢代表别人,而作为在现代总是被代表的一个,对这个一直相当敏感。若非他在古代时间长了,也常做点代表别人的事儿,这脸色都能立马变了。
权当这话听过就算,阿玉撇开这个话题,将眼睛重新放到现实上,一本正经的指着这田里的庄稼,对着正满脸震惊,询问各种农事的几个人说到:
“所谓眼见为实,想来有了这个实证,玉所说的新耕之法是否可行,众位依然心中有数了。我有意将这增产耕种之法撰写成册,届时。。。还请诸位援手,将其流传出去,此举虽说有自夸邀名之嫌,玉这个年纪便如此匆忙成书,显的有些浮夸。可时不待我,玉觉得,若是能多一些人知道,多一些人采用,三五年后,或许这天下各处都能多收上这三成。若是真的有这一天,各处百姓必定能多饱腹几分,而饱腹之后有了余力,自然又能多开垦一些荒地,多养活几口人丁,长此以往,这人口自然上涨迅速,我汉家必定能多缓过几分元气。”
写书?传出去?作为士人来说,自古以来,世人想要出名,想要名传青史,不外乎三种方式,立言立功立德,王祥走的是立德的路,武人擅长的是立功之道,而阿玉。。。这么一点子岁数,居然就要立言了?若是这事儿放在以往,王祥大概立马就会啐阿玉一口,黄毛小子,想成名想疯了吧,没这么容易的。可换到这会儿,别说是王祥这个不怎么会得罪人的家伙了